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Blender 精要第二章

經過了許久,約莫一年後,才有時間繼續翻譯 Blender 精要第二章。忙碌的實習生活,畢業後準備國考,又緊接著入伍新訓、專訓,最近才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第二章的難度,在於 Blender 2.48 與 2.6 以後版本介面上有大幅度的變化,所以要去找資料輔助改作,比單純翻譯花了更多時間。插圖部份該另外拍攝的也拍了,只差幾張預備等後續有相關實作時再補上。 也由於內容有重新編排,所以圖幾圖幾的順序有被打亂了,這個未來有空會再重新標號,現在就先放在那吧~XD 歡迎想要認識 Blender 的朋友閱讀,也可以給點建議。 Blender 精要第二章:介面簡介 http://the-essential-blender-zh-tw.logdown.com/posts/154836-2nd-chapter-the-blender-interface

今秋

目前還在服役中。雖然有些空閒時間,不過早時要早起,所以睡眠不能太晚,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約莫 2 小時。 這段期間內打算經營的項目有: 靜嘉黑體改善與ㄅㄆㄇㄈ繪製 Design with Fontforge 翻譯 Blender 書籍繼續翻譯 (已停滯一年) Blender 翻譯 閱讀以前就打算要讀,但礙於時間卻還沒讀的書。 不過如果都投入作業項目,閱讀項目似乎仍會停滯…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總之,好好規劃,把握時光,盡早完成目標吧!加油!

compile poedit 1.8.1 on fedora 22

圖片
I am using fedora 22 as example here. Not sure f21 or before could be OK or not. Build Requirements sudo dnf builddep poedit  yum install asciidoc xmlto gcc-c++ gtkspell3-devel wxGTK3-devel cmake automake libdb-cxx-devel      => not needed since f22 since builddep will do this for you LucenePlusPlus  https://github.com/luceneplusplus/LucenePlusPlus PS: LucenePlusPlus is now included in Fedora 21 as lucene++-devel package and you don't have to manually compile it yourself.  git clone git://github.com/luceneplusplus/LucenePlusPlus.git PS. building with 3.0.6 release will fail. Install cmake first if you have no cmake on your system.  sudo yum install cmake  cd LucenePlusPlus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  make Note: This step will take you much time. You can make a tea or coffee and do whatever you want here.  [sudo] make install Then you can see the summary of the installation. You have to manually make soft links for them to let configure be able t

compile fontforge on fedora 23+

sudo dnf builddep fontforge git clone git://github.com/fontforge/fontforge.git cd fontforge ./bootstrap ./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你來抓蟲,我們付錢

非營利公司所維護的自由軟體專案通常都有個問題:沒有足夠的人力與時間修復每隻臭蟲。 這是起因於這類自由軟體專案多半是設計師業餘投入,以正職養活自己,讓自己閒暇時間可以投入;另一類則是以專案為主業,試圖靠贊助、付費功能養活自己。不過礙於自由軟體可自由取得的特性,投入者幾乎無法得到金錢上的回饋,所以後者的數量很少。 麻煩的事情就是,既然多數投入者都不能全心專注在這個專案上,那使用者又該如何期待軟體的品質變好、發現的臭蟲都能盡速解決呢? 這就是自由軟體專案的「投入時間」惡性循環:閒暇開發 + 自由散布 => 程式臭蟲無法迅速處理 + 沒有從專案獲得收入 => 使用者失去興趣 + 無意捐款 => 找正職養活自己 + 副業自由軟體開發。 然而,專案受到歡迎也會另開發者頭痛,因為回報的臭蟲量會大量增加,如果開發者不多時,將對專案帶來管理上的災難。究竟是要先停下腳步,分類好臭蟲逐步處理到某個程度後再繼續開發新功能呢?還是一邊開發新功能,一邊處理臭蟲呢?這成了該專案是否能繼續下去的關鍵時刻。除非有更多新血人力協助處理,否則專案受歡迎的同時,原本開發團隊的步調、規劃、目標,會被突然湧入的回饋打昏。可是人力要怎麼吸引過來?這又回到了今天的重點:投入時間的惡性循環。 圍繞在這循環中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解決投入者生活上的金錢問題,一旦生活無虞,就能全心投入,臭蟲也就逐漸少了,功能也越加豐富了。 自由軟體與專有軟體相比,其實對於資金的需求相去不遠,就是所得資金要滿足開發軟體的成本;差異只在於資金的投入方式而已。自由軟體的資金投入方式有:開發者自行投入 (以正職來養自己作副業)、募款 (使用者、公司行號、基金會給予捐助)、組織機構參與 (公司行號、基金會直接參與開發,多半為大型、企業相關領域之開源軟體專案才有此種投入)。 由於小型自由軟體專案很難取得公司行號、基金會的捐助或參與,想要增加投入時間、拉攏人力參與,能仰賴的資金來源扣掉自己的薪水外,就只能仰賴使用者了。可是,別忘了自由軟體幾乎皆能免費取得!自由軟體可是直接給予使用者使用、研究、改善軟體的權利,並不像專有軟體般,需要付費才能取得使用授權。以資金的流入量,單就「使用者」這領域來說,自由軟體可是落差大了。 近來也有不少專案都試圖透過群募資金平台,徵集特定數目資金來支付開發者在某段時間內開發

自由軟體的正體中文本地化支援改進

字型相關: Fedora 中的預設正體中文字型視覺上無法與 Cantarell 良好搭配,應改用文泉驛微米黑或 Droid Sans Fallback 或 cwTeX Q 黑體。Sans 應對應 Cantarell + 文泉驛微米黑/cwTeX Q Hei,Sans-serif 應對應 DejaVu Serif + AR PL UMing,Monospace 應對應  DejaVu Sans Mono + 文泉驛等寬微米黑。希望能推入為 Fedora 20 的 Feature。==> 目前已製作初 Cantarell + cwTeX 粗黑體的「靜嘉正黑體」,可以試著打包並推入 Fedora 21+ 版本。但可能要解決補字問題,所以最好字的大小能盡量與 VL Gothic 或 Droid Sans Fallback 相配合。 Fedora 應打包 cwTeX 眾字型。==> 已嘗試打包,等待推入 fedora。 Fedora 與 Ubuntu 打包的 Blender 不支援中文字顯示,應找出錯誤並修正。=> Fedora 部份已於 2.68a-5 往後版本中修正;後又再次壞掉,又於 2.78-3 修正。2016/10/26 文泉驛微米黑應添加臺灣正體寫法支援。==> 因微米黑已停擺多年之故,遂改而修改 Droid Sans Fallback,有 Droid-tw 專案。 因有思源黑體之故,似乎沒有積極需求 應協助文泉驛計畫網站補入正體中文支援,促進正體中文使用者協助字型發展。==> 文泉驛計畫網站已幾近停擺多年,目前狀況與上條同。 多次寫信給房騫騫尚無進一步回應。 輸入法相關: ibus-chewing 日常使用上仍存在小問題,也未支援 GNOME integration。 ibus-chewing 的ㄍㄜ˙會自動輸入「哥」,而不是常用的「個」,甚至候選字清單中沒有列出哥。 => Fedora 20 中的 ibus-chewing 仍有此問題。 ibus-cangjie 還需投入改善,目前無文件,也無法透過 Shift 切換成英文。 ibus-freearray 尚未在 Fedora 上打包。 GNOME 應該針對時區與地點自動偵測 locale 並設定預選鍵盤配置與輸入法。已回報。 GNOME 應

靜嘉正黑體上線

根據之前 Cantarell + cwTeX Q Hei 的規劃,取得了 cwTeX Q Hei 其原始版本 cwTeX 粗黑體的漢字部份再以 OFL 給予授權,所以目前組合出了 Cantarell + cwTeX Hei Bold (cwTeX 粗黑體) 的 OFL 授權版本;為了與先前版本區分 (更換英數部份),此衍生作品暫且另名為「靜嘉正黑體」or "Zenjia Norm Hei)。 粗略規劃未來走向: 1. 靜嘉正黑體 Bold。為了與 Cantarell Bold 搭配,勢必要有對應的粗體。目前 fontconfig 作的偽粗會導致小字時容易整個字變成一團黑。為了更有效率,打算用 fontforge 演算出粗體版後再來精修。 2. 靜嘉正黑體修正。為了符合「正」,以及英文名為「Norm」的期待,將逐步修改與臺灣標準寫法相同。 3. 靜嘉黑體。純粹個人偏好試驗版本,打算改成純比例漢字字型 (英文與漢字皆比例),而不是目前普遍的等寬方塊漢字字型 (英文比例,漢字等寬);可能也會實驗各種功能。這個版本不會以符合臺灣標準為目標,而是符合個人藝術偏好。 考量中的修改: 1. 調大字型大小。根據 cwTeX Q Hei 的顯示效果來看,調大確實比較容易與其他漢字字型配合,例如 VL PGothic 就比 cwTeX 粗黑體的大小大,與 cwTeX Q Hei 的大小差不多。==> 如果要調整,可能要請教一下 cwTeX Q Hei 的修改者當初的調整方法。 2. 小字內嵌點陣。基本上解析度低的螢幕,小字 (字級 <= 12) 顯示黑體都還是會糊糊的,如果能內嵌點陣當然更好,不過要拿掉所有的襯線修飾,而且還要符合 OFL 授權,目前比較難。有作無襯線點陣字的目前大概只有文泉驛,不過印象中他們是用 GPL 授權的。加上將來將會是高解析度時代,所以還是先把精力放在其他主題上吧。XDD 3. 靜嘉等寬黑體。即不只漢字,連英文都等寬的版本。不過 Cantarell 沒有出等寬版,因此要作就得自己作自己改,但我對這還沒什麼概念,所以還是先把精力放在其他主題上吧。XDD 此專案屬個人 just for fun,所以並不像花園明朝、文泉驛以覆蓋全漢字為目標 (雖然後者這幾年來已經停擺),而是以「好看的現代無襯線漢字字型」為主旨,因

字型小論

今日前去臺北聽了黑與白的饗宴講座,雖然中間一度因為分享內容有點不合個人興趣,曾經睡著,不過好在聽到中英字的匹配設計時又回神了過來,見識到分享者在中英字匹配所下的功夫,以及設計規劃時的原則。最後柯熾堅老師分享了他這麼多年來做字型,以及看見各個字型廠商作品後得來的心得:「每個漢字應該具有其生命韻律,不該只是死板單調的符號」(此文句非其原話逐字稿,乃本人理解後自行書寫之句)。 黑體:漢字的符號化 我們都知道現代漢字的寫法筆劃、空間配置根源是楷書,不管是明體、黑體、楷體、仿宋體... 等皆然。而現代的漢字字型最常用者不外乎明體與黑體,明體演化至今雖方方正正很有規律,但基本上仍保留楷書側努趯掠啄磔等特色;現代黑體出現時間相對短暫,其特色就是重視平衡,一筆一劃粗細同一,配置平均,卻也因此失去許多楷書的風範。 方塊字:現代字型的束縛 此外,現代字型與傳統之書法字最大差異之處,就在於「方塊字」的規範。不知道從何時何處開始的,漢字是方塊字一說流傳久矣。之所以有此說法,正是因為明體發展到活字印刷時期,就將字形設計成規一相同的方塊以便於排版,所以每個字都一樣長一樣寬。於是印刷體看久了,人們的心中也都有了既定印象─漢字就是個方塊。 信黑體:現代黑體的反思 但漢字真的是方塊嗎?其實只要稍微觀察過漢字,或是有一點字學的知識,便知道漢字是有形狀的,不全是方塊。上、下是三角形,目、月是立著的長方形;國曰是方形、參是菱形... 等,都展現出漢字形狀上的多變,不只是方塊。現代漢字字型的設計上,為了滿足「方塊」的既定規則,即使應該是瘦長的形狀都會被壓縮成方形,造成日曰難分等不易辨識問題。我們不難發現現代字型工業大廠所推出的黑體,都有個明顯特色,那就是每個字都幾乎沒有特色,十足的「工業感」。柯老師自嘲說自己很幸運,現在他不像以前一樣需要聽從上級給定的束縛規範,因此才得以實驗出信黑體這套具傳統楷書風格的黑體字型。 楷書:原始的生命眽動 柯老師以「三月草」為例,楷書的寫法可是非常有生命力、有韻律的,而漢字藝術之所以美,正歸因於文字所行走的氣息充滿變化。因此,一個有生命的黑體,應該延續楷書的精神,例如中宮收緊、重心偏高、空間配置多變... 等,這樣漢字才是漢字而擺脫單純的符號,這正是他多年來不斷重複造字工作後所得來的感想。以信黑體設計的三日月為例,與其他黑體相比,其中央的橫劃並非

Blender 基金會的 Gooseberry project (鵝莓專案)

Blender 這次的開放影片計畫,有別於以往的短片,這次可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長片協作專案 - 鵝莓專案 (Gooseberry project)。 本次影片將由眾工作室或藝術師或機構跨國合作,影片製作的初募資金目標,希望達成至少一萬人或機構單位捐款,而金額至少達到 64 萬美金以完成影片。 此專案的製作途中,開發者會根據實務應用同時改善 blender 這款 3D 程式,因此若此專案能如期執行,那麼以 blender 互相協作製作出長片的能力將大幅提升。 Gooseberry Project 網址 The Gooseberry Project 現在 (2014/04/11) 距離募款截止日期只剩 8 天,但至目前為止僅有 2180 人或機構單位捐款,只募到 244556 (24 萬多) 美金,還差目標相當遠一段距離。 剛剛看了募款的世界地圖 (World map) ,全球只有南韓是綠色的,募到該區目標的 130% (取目標數值最低者),平均達成目標的 26/20 人 (130%) 或單位機構、4440歐/960歐 (462%)。 臺灣區域目前是 10%,2/20 人或單位機構 (10%)、435歐/960歐 (45%)。 希望這個專案能成功,請大家多多轉發、分享此專案消息!謝謝!

Cantarell + cwTeX 衍生字型的 OFL 與 GPL 議題

原本企圖整合兩個字型成為一個新字型,不過馬上遇到授權問題。Cantarell 從 2010 年起採用 SIL OFL 而放棄 GPLv3[0],cwTeX 與其衍生作品則採用 GPLv2+。麻煩的地方就在 SIL OFL 與 GPL 不相容[1]。 Cantarell 的 COPYING 檔案寫道: The fonts were initially published on the 6th of July 2009 on Dave Crossland's foundry website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ersion 3.  In May 2010 the fonts were republished through Google Web Fonts under the terms of the SIL Open Font License version 1.1. In November 2010 the project became part of the GNOME project and is now under active development by the GNOME design community.  Dave Crossland, 21st March 2011 之所以與 GPL 不相容,是因為 SIL OFL 中有個規定,在 Section 5 of SIL OFL 1.1 寫道:  "The Font Software, modified or unmodified, in part or in whole, must be distributed entirely under this license, and must not be distributed under any other license." 這與 GNU GPL 不相容,因為 GNU GPL 也有類似的聲明,要求整個作品必須基於 GNU GPL;而 SIL OFL 則要求衍生品只能採用 SIL OFL。 好了,所以要整合兩個字型,有四個辦法:一、挖出 GPL 版的 Cantarell,拿來與 cwTeX 衍生品整合就沒煩惱 (2009

字型工作

昨天終於把 cwTeX Q fonts 的 fontconfig 寫好了,接下來就是推入 fedora 官方了。 不過使用時也發現一些 cwTeX Q fonts 的字樣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 Hei 體的全形標點長得太性格,以及希望將英數換成 Cantarell 這樣也就不用別名強綁定;小字希望能嵌入點陣等。所以等打包工作告一段落後,也打算 fork 一個 cwTeX Q fonts 以修改成自己期望的樣子,並開始協助 Droid Sans Fallback 字形臺灣版的編修。 目前在 GitHub 上開了個 l10n-tw 組織,打算將來這些字型改善計畫統統納入旗下。 以下是一些 fontconfig 設定的知識紀錄與心得分享。 別名的設計原意就是用來替換字族。例如想要用 Times 可是手邊只有類似的 Times New Roman,那就可以將 Times New Roman 設為 Times 所偏好的別名,這樣一來,當有人要「Times」的時候就會給他「Times New Roman」 。 〈別名〉的〈偏好〉可以依順序羅列多項,會依內含字族的撰寫順序前置於比對的清單之前。提供一個不是很正規的技巧,就是可以羅列多種風格類似的字型,這樣系統就會由上而下取字,能讓原名字型有更大的覆蓋率。這個技巧的壞處就是,羅列的字型都會成為原名字型的別名... 這會間接影響到其他字型比對的運作機制。 〈別名〉的〈接受〉可以依順序羅列多項,會依內含字族的撰寫順序附加在比對的清單之後。 〈別名〉的〈預設〉會將內含的字族附加在比對的清單最末端,主要用來設定字族所要採用的預設字型。常見用法為指定 sans-serif 等通用字體名稱,讓內含的別名字族成為該字體的預設字型。 〈別名〉的「強」屬性綁定,會讓字族元素比語言元素還先比對,這用起來幾乎等於是別名項目覆蓋掉原名項目。例如將 cwTeX Q Hei 偏好的字族別名設為 Cantarell 與 cwTeX Q Hei,並且屬性為「強」綁定,那麼當有人要 cwTeX Q Hei 時,其實系統會直接給 Cantarell,遇缺才會找 cwTeX Q Hei。你可以將這個作法視為「絕對替換」看待。因此,這樣衍生出個小技法可以用在較少字的字型上,例如將中文字族偏好別名設定為西文字族,就可以替換掉中文字型中醜陋不協調的西

poedit 基本使用教學與 po 檔概念

(以下內文仍為開發中版本。本文秉持開源專案的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原則先發行開發中版本,後續再以一邊移動一邊開火模式修改。) 許多自由軟體專案都使用 gettext 來生成 po 檔供各國語言翻譯,再將各語言 po 檔收集好輸出成 mo 檔給程式使用。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瞭解一些基本術語。 po 檔:portable object,給翻譯者翻譯用的可攜式檔案。 mo 檔:machine object,是給機器讀取的檔案。 pot 檔:portable object template,即各語言 po 檔的樣板,任何語言的 po 檔生成、更新,都需要利用 pot 來處理。簡單來說,pot 檔是一份空白沒有任何特定語言資訊與翻譯的檔案。 簡介 poedit 是非常好用、易用的 po 檔編輯器,由 Václav Slavík (vslavik) 以 wxWidgets toolkit 開發,可以用於各大作業系統平臺,例如 Linux、Mac OS X、Windows 等。poedit 本身採 MIT 授權,所以任何人皆可以自由使用。 不過開發者基於生活上的經濟考量,從 1.5 版起 poedit 會跳出對話窗詢問說,如果您覺得好用是否可以考慮給予贊助。自 1.6 版起,開發者移去贊助對話窗,改提供需要進階功能者一個 pro 版的升級授權。pro 版根據開源版本加入一些額外功能開發而成,目前僅提供 Windows、Mac OS X 兩平臺的二進位執行檔。 1.6.3 版的 poedit Pro,提供的額外功能包括:個人使用支援、字數統計、Wordpress 主題與外掛翻譯等,未來也會持續加入其他功能,有興趣者可以考慮購買,購買者可以持續擁有 1.X 系列的 Pro 版升級權。 官方網站可以直接下載到 Windows 與 Mac OS X 的 pro 版執行檔,只不過若沒有購買 pro 版啟動金鑰的話,會以一般版本執行。 官方 Pro 版介紹網頁: http://www.poedit.net/pro/  特色 介面簡潔、支援翻譯記憶、支援註解編輯、生成 mo 檔等等。 下載 官方下載頁面: http://www.poedit.net/download.php 初次設定 由於 po

fedora 20 安裝指引

圖片
fedora 20 Live 媒體作業階段 登入 Live 媒體後,會跳出個對話窗詢問你現在是要試用 fedora ,還是要將 fedora 安裝到硬碟中呢?我們這裡先選擇「 Try Fedora 」來把操作介面改為熟悉的中文,方便後續操作。 選了 Try Fedora 後,系統貼心提醒你如果接下來想要將 fedora 安裝到硬碟中,稍後可以從左上角「概覽」 (Activities) 啟動的活動概覽畫面中來選取。 調整介面語言   點按右上角的整合式選單,並點按「工具」圖示開啟「設定值」。 選取「 Region & Language 」可以更改地區和語言。 點按「 Language 」更改語言。 常見語言列表中沒有「漢語 ( 臺灣 ) 」的選項,因此點按直的刪節號圖示選取更多語言。 直接在語言過濾欄位中輸入「 Taiwan 」篩選出「漢語 ( 臺灣 ) 」,接著點按它,再點按「 Done 」。 設定好語言後,系統會詢問你是否要重新啟動作業階段以採用漢語 ( 臺灣 ) 的語言介面,就點按「立刻重新啟動」。 點按「 Log Out 」按鈕登出。 點按 Live System User 使用者進入作業階段。 再次登入後可以看到介面確實切換成臺灣所使用的正體中文了!除了可以用中文介面「試用 Fedora 」外,待會還能用「安裝至硬碟」來安裝 fedora 。不過下面似乎多了一個視窗,先點開看看。 原來是詢問說是否要將標準資料夾的名稱改用現在的語言,不過此項設定只會影響 Live 媒體的作業階段,不會影響到安裝後的系統,因此點按哪個選項都沒有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若以中文安裝 fedora ,系統會自動幫你的標準資料夾設為中文。隨意選好後,我們就將 fedora 「安裝至硬碟」吧! 小技巧:如果不喜歡中文資料夾名稱,你也可以利用更改地區語言的方式,以英語 ( 美國 ) 如法炮製重新登入,系統會詢問你是否要改以該語言更新標準資料夾名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