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小論
今日前去臺北聽了黑與白的饗宴講座,雖然中間一度因為分享內容有點不合個人興趣,曾經睡著,不過好在聽到中英字的匹配設計時又回神了過來,見識到分享者在中英字匹配所下的功夫,以及設計規劃時的原則。最後柯熾堅老師分享了他這麼多年來做字型,以及看見各個字型廠商作品後得來的心得:「每個漢字應該具有其生命韻律,不該只是死板單調的符號」(此文句非其原話逐字稿,乃本人理解後自行書寫之句)。
=============
以上為我個人從此次講座所得的摘要與心得整理;接下來我要講講我自己對字型的看法,以及對於個人字型專案的規劃。
許多字型討論專著都不斷強調一點:文字只是輔助,內容才是重點。一句有名的話說:「如果你喝完湯後還記得湯匙的形狀,那這隻湯匙肯定不是好湯匙」,所以一個好字型在閱讀時需要流暢無滯礙,「容易閱讀」的重要性遠大於「具有特色」。
再來,一套好的字型應該是「文字的絕妙組合」而不是「組合的絕妙文字」。前者是指不管文字的組合狀況,排起來都好看;後者是指文字各自單獨看很好看,但組合起來就不知道了。文字之間能彼此搭配,是成就一個好字型的根本。
西文字型的設計主流是比例字型,就是指不同字母的寬度、高度都有各自的變化。舉例,如果說一個西文字型的 M、W 跟 I、J 的寬度有明顯不同,那這就是比例字型;如果完全相同,那就是等寬字型。之所以某個西文字型比起其他字型好讀,以及為何西文字型能有如此多種變化?主要的差異與關鍵就在於「空間的變化」。西文的 sans-serif 無襯線字型,雖然打平每個線條,但字字的高矮胖瘦變化仍在,彼此間的搭配依然是西文字型設計的主軸。傳統的中文是充滿韻律與生命眽動的,但從明體以降的發展,卻自己套上方塊字的枷鎖,囚禁在等寬等高的方牆之內。
中文字型的方塊化扼殺了字型該有的生命力。就方塊化議題來說,文字如此還不打緊,但若連標點符號都如此就令人難以忍受了。最常見的就是一對一對,兩個一組的全形括號與引號了,引號與括號其實所需要的空間不多,但硬要它們佔據與文字相同大小的方塊中,閱讀時便覺空間分配的脈絡在該處被強硬撐開;若是兩個標點符號連在一起,那閱讀時的痛苦就更苦不堪言了 (例如前三段之 (略) ... 韻律感,「容易 (略)... 的逗號引號連用狀況)。所以不少創作者,特意在文中使用到括號時,改用空格加半形括號代替,以避開讓文章氣血不通的全形括號。在中英字之間補入空格的習慣也是,因為我們已習慣英文的生命眽動韻律,字字之間有空格相隔,所以漢字之間如果突然出現English時,讀起來無疑彆扭不堪,渾身不自在。中英間補入空格,才能滿足我們閱讀時對行文 rhythm 的期待。
一個具有生命力的中文字型,理想上應該也要隨著字形的特徵而比例化,寬度、高度隨著豎、橫劃的多寡,以及內部空間的配置而有變化;對齊的線是中央十字,以維持行文之連續氣勢。但哪些中文字型該有生命力?那些該制式化?依序生命力排序起來,從左至右應是草書、行書、楷書、隸書、仿宋體、明體、黑體/圓體。而這些比例變化之間的平衡取捨,就是設計者該推敲拿捏的了。
之所以柯老師要加入楷書的特色以活化黑體,正是因為現代的黑體太過制式 (已走入極端) 之故;而信黑體是他試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之作。那麼一個高度變化、充滿韻律的黑體呢 (還沒看見這種極端作品)?或許這領域中該有一個楷書精神黑體來中和一下。
中文字型世界中,無疑缺乏具有西文比例字型特色,即生命眽動韻律,能夠行雲流水的字型。
或許就將我的個人 just for fun 字型專案,除了延續 cwTeX 粗黑體的「等寬漢字」字型之外,閒暇之餘再弄個「比例漢字」字型小型試驗好。不過可能最快還是要到畢業才有閒暇... 然後 Droid font 也該來幫忙動動手。
========
以下整理 Design with fontforge 提供之字型專案規劃摘要,備有興趣者參考:
一、為了達到「不知形狀的湯匙」境界,實務上創作字時應以成語或詞句作優先完成目標,例如做出「一球入魂」、「日就月將」之類行橫書或直書排版,來試驗閱讀的流暢性。
二、創作時應該秉持「先求好再求有」,確定現有的字堪用,甚至實用,才進行下個字的創作。
三、如果要設計有多種風格變化的一套字族,每次創作時應同步進行,讓每種風格變化具有一致性。如果採取先甲再乙的計畫,一旦等到甲風格字型做完後要做乙,通常就忘了當初的設計概念與精神了。
========
作興趣的黑體規劃
等寬黑體 (中英等寬字型)
正黑體 (中文等寬,英文比例字型) ==> 目前可用 cwTeX 粗黑體 + Cantarell 搭配
黑體 (中英比例字型)
覆蓋規劃
正體中文 > 日文 > 韓文 > 簡體中文
授權
OFL
技術
OpenType ==> Cantarell 藉此安排連字替換表,或許可以利用此技術做出一字多地風格?!待研究。
目前障礙:
目前 cwTeX 粗黑體裡面沒有ㄅㄆㄇㄈ等注音符號,與大部分全形符號有待修改。
額外挑戰與特色:
小螢幕或解析度低時無疑向量字型會有模糊問題,畢竟向量字柵格化時本來就會碰到不知放哪格才好看的瓶頸,於是有了 hinting 字繪提示技術來處理字醜問題,但 hinting 的 instruction 寫法似乎難度頗高;直接內嵌點陣無疑是更輕鬆的解法,不過如果要和黑體相匹配,要記得把裝飾凸起點去掉。不過未來將脈向高解析螢幕時代,基本上漢字這麼多都很難完全處理完了,更何況還要補足上一世代的缺憾。基本上該有的東西都做出來後才會處理這一塊;當然也有可能永遠都不會處理這一塊。
黑體:漢字的符號化
我們都知道現代漢字的寫法筆劃、空間配置根源是楷書,不管是明體、黑體、楷體、仿宋體... 等皆然。而現代的漢字字型最常用者不外乎明體與黑體,明體演化至今雖方方正正很有規律,但基本上仍保留楷書側努趯掠啄磔等特色;現代黑體出現時間相對短暫,其特色就是重視平衡,一筆一劃粗細同一,配置平均,卻也因此失去許多楷書的風範。方塊字:現代字型的束縛
此外,現代字型與傳統之書法字最大差異之處,就在於「方塊字」的規範。不知道從何時何處開始的,漢字是方塊字一說流傳久矣。之所以有此說法,正是因為明體發展到活字印刷時期,就將字形設計成規一相同的方塊以便於排版,所以每個字都一樣長一樣寬。於是印刷體看久了,人們的心中也都有了既定印象─漢字就是個方塊。信黑體:現代黑體的反思
但漢字真的是方塊嗎?其實只要稍微觀察過漢字,或是有一點字學的知識,便知道漢字是有形狀的,不全是方塊。上、下是三角形,目、月是立著的長方形;國曰是方形、參是菱形... 等,都展現出漢字形狀上的多變,不只是方塊。現代漢字字型的設計上,為了滿足「方塊」的既定規則,即使應該是瘦長的形狀都會被壓縮成方形,造成日曰難分等不易辨識問題。我們不難發現現代字型工業大廠所推出的黑體,都有個明顯特色,那就是每個字都幾乎沒有特色,十足的「工業感」。柯老師自嘲說自己很幸運,現在他不像以前一樣需要聽從上級給定的束縛規範,因此才得以實驗出信黑體這套具傳統楷書風格的黑體字型。楷書:原始的生命眽動
柯老師以「三月草」為例,楷書的寫法可是非常有生命力、有韻律的,而漢字藝術之所以美,正歸因於文字所行走的氣息充滿變化。因此,一個有生命的黑體,應該延續楷書的精神,例如中宮收緊、重心偏高、空間配置多變... 等,這樣漢字才是漢字而擺脫單純的符號,這正是他多年來不斷重複造字工作後所得來的感想。以信黑體設計的三日月為例,與其他黑體相比,其中央的橫劃並非居於上下兩劃正中處,空間配置是上短下長;月的寬度則非接近方正,而是明顯瘦長;草的日則明顯較艹部與十字寬度短,十字高度較長。這些差異,正是柯老師從楷書上得來的漢字韻律變化。字型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柯老師也分享他對於不同字型風格的看法,例如漢字字型具有韻律感是不是就算好字型?其實不是這樣,字型的風格是中性的,只有個人喜好沒有好壞;情境的運用才能分用得好還是壞。一旦使用情境需要單純、制式、一致的風格時,沒有韻律的中性符號化黑體字型其實也很適合。=============
以上為我個人從此次講座所得的摘要與心得整理;接下來我要講講我自己對字型的看法,以及對於個人字型專案的規劃。
許多字型討論專著都不斷強調一點:文字只是輔助,內容才是重點。一句有名的話說:「如果你喝完湯後還記得湯匙的形狀,那這隻湯匙肯定不是好湯匙」,所以一個好字型在閱讀時需要流暢無滯礙,「容易閱讀」的重要性遠大於「具有特色」。
再來,一套好的字型應該是「文字的絕妙組合」而不是「組合的絕妙文字」。前者是指不管文字的組合狀況,排起來都好看;後者是指文字各自單獨看很好看,但組合起來就不知道了。文字之間能彼此搭配,是成就一個好字型的根本。
西文字型的設計主流是比例字型,就是指不同字母的寬度、高度都有各自的變化。舉例,如果說一個西文字型的 M、W 跟 I、J 的寬度有明顯不同,那這就是比例字型;如果完全相同,那就是等寬字型。之所以某個西文字型比起其他字型好讀,以及為何西文字型能有如此多種變化?主要的差異與關鍵就在於「空間的變化」。西文的 sans-serif 無襯線字型,雖然打平每個線條,但字字的高矮胖瘦變化仍在,彼此間的搭配依然是西文字型設計的主軸。傳統的中文是充滿韻律與生命眽動的,但從明體以降的發展,卻自己套上方塊字的枷鎖,囚禁在等寬等高的方牆之內。
中文字型的方塊化扼殺了字型該有的生命力。就方塊化議題來說,文字如此還不打緊,但若連標點符號都如此就令人難以忍受了。最常見的就是一對一對,兩個一組的全形括號與引號了,引號與括號其實所需要的空間不多,但硬要它們佔據與文字相同大小的方塊中,閱讀時便覺空間分配的脈絡在該處被強硬撐開;若是兩個標點符號連在一起,那閱讀時的痛苦就更苦不堪言了 (例如前三段之 (略) ... 韻律感,「容易 (略)... 的逗號引號連用狀況)。所以不少創作者,特意在文中使用到括號時,改用空格加半形括號代替,以避開讓文章氣血不通的全形括號。在中英字之間補入空格的習慣也是,因為我們已習慣英文的生命眽動韻律,字字之間有空格相隔,所以漢字之間如果突然出現English時,讀起來無疑彆扭不堪,渾身不自在。中英間補入空格,才能滿足我們閱讀時對行文 rhythm 的期待。
一個具有生命力的中文字型,理想上應該也要隨著字形的特徵而比例化,寬度、高度隨著豎、橫劃的多寡,以及內部空間的配置而有變化;對齊的線是中央十字,以維持行文之連續氣勢。但哪些中文字型該有生命力?那些該制式化?依序生命力排序起來,從左至右應是草書、行書、楷書、隸書、仿宋體、明體、黑體/圓體。而這些比例變化之間的平衡取捨,就是設計者該推敲拿捏的了。
之所以柯老師要加入楷書的特色以活化黑體,正是因為現代的黑體太過制式 (已走入極端) 之故;而信黑體是他試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之作。那麼一個高度變化、充滿韻律的黑體呢 (還沒看見這種極端作品)?或許這領域中該有一個楷書精神黑體來中和一下。
中文字型世界中,無疑缺乏具有西文比例字型特色,即生命眽動韻律,能夠行雲流水的字型。
或許就將我的個人 just for fun 字型專案,除了延續 cwTeX 粗黑體的「等寬漢字」字型之外,閒暇之餘再弄個「比例漢字」字型小型試驗好。不過可能最快還是要到畢業才有閒暇... 然後 Droid font 也該來幫忙動動手。
========
以下整理 Design with fontforge 提供之字型專案規劃摘要,備有興趣者參考:
一、為了達到「不知形狀的湯匙」境界,實務上創作字時應以成語或詞句作優先完成目標,例如做出「一球入魂」、「日就月將」之類行橫書或直書排版,來試驗閱讀的流暢性。
二、創作時應該秉持「先求好再求有」,確定現有的字堪用,甚至實用,才進行下個字的創作。
三、如果要設計有多種風格變化的一套字族,每次創作時應同步進行,讓每種風格變化具有一致性。如果採取先甲再乙的計畫,一旦等到甲風格字型做完後要做乙,通常就忘了當初的設計概念與精神了。
========
作興趣的黑體規劃
等寬黑體 (中英等寬字型)
正黑體 (中文等寬,英文比例字型) ==> 目前可用 cwTeX 粗黑體 + Cantarell 搭配
黑體 (中英比例字型)
覆蓋規劃
正體中文 > 日文 > 韓文 > 簡體中文
授權
OFL
技術
OpenType ==> Cantarell 藉此安排連字替換表,或許可以利用此技術做出一字多地風格?!待研究。
目前障礙:
目前 cwTeX 粗黑體裡面沒有ㄅㄆㄇㄈ等注音符號,與大部分全形符號有待修改。
額外挑戰與特色:
小螢幕或解析度低時無疑向量字型會有模糊問題,畢竟向量字柵格化時本來就會碰到不知放哪格才好看的瓶頸,於是有了 hinting 字繪提示技術來處理字醜問題,但 hinting 的 instruction 寫法似乎難度頗高;直接內嵌點陣無疑是更輕鬆的解法,不過如果要和黑體相匹配,要記得把裝飾凸起點去掉。不過未來將脈向高解析螢幕時代,基本上漢字這麼多都很難完全處理完了,更何況還要補足上一世代的缺憾。基本上該有的東西都做出來後才會處理這一塊;當然也有可能永遠都不會處理這一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