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升級 Fedora 至下個發行版

yum update yum install preupgrade 重新開機 選擇 F16 開機項目 (如果你開機是透過 ubuntu 管理的,請前往 Ubuntu 執行 update-grub 再重新開機) 自動執行 Anaconda 開始升級 (grub2 會自動寫入) 完成

Fedora 16 與 GNOME 3

圖片
Fedora 16 已於 2011年11月8日發行!時值我期中考周。考完隔週一我就試圖把 Lenovo S205 上的 Fedora 15 試圖重新安裝為 Fedora 16。 困境重重 我想大概是之前沒有做紀錄吧,我安裝時竟然忘了 S205 的 UEFI 實作有問題,GRUB 會無效,必須把開機載入器安裝在自己的根分割區裡,再到 Windows 下用 easyBCD 製作多重開機選單才行。於是悲劇發生,安裝完後重開機,筆電進入 MBR 的開機載入器之前就又重開回到 BIOS 畫面,不斷重複。看到時就想到「慘了,MBR 被幹掉了!」,畢竟我沒有 Windows 7 安裝光碟,我有的只是 Lenovo 內建軟體製作出來的 3 片系統還原 DVD! 我覺得微軟和品牌電腦廠商只附給你作業系統和還原光碟製作軟體而已,這樣的作法很賤。首先,我要製作還原 DVD 得先自己買外接光碟機,那就算了,我自己本來就會用到,我還得花時間 (大約 50 分鐘)、花 DVD 的錢去製作 DVD。 重點是製作完系統還原 DVD 後,你就只能拿它來還原!回到你上次備份或是出廠設定值!比起上次備份還要更多張 DVD 與時間,我當然只做原廠的還原光碟。這片還原光碟甚至沒有修復功能,因此 MBR 被幹掉後你只能默哀,然後放入還原光碟讓一切規零。所以!我只能把整臺電腦分割都幹掉!!!!一切從頭開始!!!靠,我只要有 Win 7 光碟就能透過 bootrec.exe /fixmbr 就好了啊!!! 對於我會自己製作還原光碟的人來說,這樣已經很輕鬆了,不會的人、沒做還原光碟的人,或是沒有另一台電腦可以拯救的人,還要拿去維修據點修理,趁機讓廠商多個機會敲詐你。或許到場時,廠商會跟你說:不好意思,這不是天然的硬體損壞,是人為的軟體崩潰,不在保固範圍內喔~我們可以幫你重灌回原廠設定,但是裡面資料就沒有了,這樣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我買電腦附作業系統,竟然沒有附安裝光碟!那我買空機再自己買 OEM 版作業系統不是更好!但實際上你要買這台筆電,在臺灣就是沒賣空機的,你要請你找其他型號。就算真的被你弄到的,你安裝的 OEM 版也不會有 Lenovo 針對自家機器設計的獨家軟體與優化 (最佳化) 設計,像是 Energy Star 電源管理模式 (這個東西很中用,可以改成在插入電源時只讓筆電充

自由軟體常見問答集 FAQ

問 :什麼是自由軟體? 答:自由軟體與一般市面常見的封閉軟體(或稱專有軟體)不同,它的授權條款保證使用者四項基本自由 不論任何目的,皆可自由使用 自由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並且自由改寫 (能夠取得源碼是這項自由的前提) 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親朋好友 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讓他人可自由取用,這樣整個社群就能受益於你所作的修改 參見:《 充滿烏托邦理想的四大自由自由 》,作者葛冬梅 問 :什麼是源碼(或稱源始碼、源代碼、程式碼)? 答:程式的原始狀態其實是源碼,一種用程式語言撰寫的檔案,透過編譯器或直譯器等工具可以將它轉為機器可以執行的二進位檔。一般我們常用的軟體都屬於後者,也就是二進位檔。這兩者的關係,就像是文書處理軟體的電子檔與印刷出來的文件;前者我們 可以透過電腦編輯,後者我們無法編輯,但是可以在生活中使用。 問 :自由軟體與免費軟體哪裡不同? 答: 自由軟體主要指具備四大自由的軟體授權方式,免費只是其中一項「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的附帶效果,不一定會發生,端視散佈給你的人而定。免費軟體強調使用免費,但它的授權一般只准許你個人使用,而且也不 准許你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也不能改寫,更不用提將它散布出去給別人了 (註:有的授權方式可能會例外准許),有的甚至屏除商業使用。 問 :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哪裡不同? 答:自由軟體強調四項自由的保障,開放源碼是必要手段;而開源軟體則強調源碼的開放性。開源軟體需要符合下列十點: 自由再散布 軟體應附有源碼 允許修改軟體和衍生軟體 源碼的完整性 不得歧視任何人或團體 不得歧視任何專業工作領域 授權條款的散布 授權條款不得具體針對一項軟體產品 授權條款的規定不得影響其他軟體 授權條款非基於特定之技術或平台 參見:《 開放原始碼的十項定義 》,作者葛冬梅 問 :為什麼大多數可見的自由軟體都是免費的? 答:因為自由軟體其中一個自由保障大家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就算軟體最開始的開發者要收費 (通常是收取合理的散布費用與成本費用),付費取得軟體的人還是可以將它放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且仍然符合授權規範,這樣可以讓軟體更自由流通。 當然,也有一些基於自由軟體的產品是需要收費的,舉例來說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這套企業用

幫助 Ubuntu 發行 ISO 前的測試

圖片
原因 會想要幫助 Ubuntu 發行 ISO 的測試,是因為之前某次 Ubuntu 新版推出,但卻發生新酷音輸入法開啟後就一直跳出某個視窗而無法輸入任何字的問題。這時我想,為什麼這個問題到了正式版釋出才發現?之前的測試版臺灣這裡都沒人幫忙測試嗎?遇到問題的話,若有回報上游,起碼會有個紀錄讓開發者看,並且可能被解決吧。 這個問題出現後,幾個禮拜後有位臺灣區的自由軟體參與者寫了修補檔推回官方去了。但如果這個問題早點提出,是否能讓正式版光碟 ISO 中文化支援程度更好呢? 因為光碟 ISO 檔若支援良好,對於網路不佳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大福音;不僅 DVD 版直接裝了就語言支援良好沒問題,或是更新時也不必再裝一些中文相關軟體包,基本架構是正常可以使用的。此外,當官方壓制出光碟後,若有人購買,拿到的產品中文化也會比較好,或是社群申請光碟後,拿到的是中文支援正常的光碟,甚至其中有些解決的問題是自己有出力幫忙的,也比較有紀念價值。 原理 Ubuntu 採取每半年釋出一次新版,每次光碟映像檔釋出前需要有人來幫忙測試看看這些工廠剛生出來的產品何不合格。不合格的產品不會下架,但是不合格的點 (Bug) 會被加上 iso-testing 標記,成為高重要性解決項目。 有個團隊專門在做這件事情,他們就是 Ubuntu ISO Testing team!人人都可以參加!人人都可以成為先鋒!請參考這個網頁: http://iso.qa.ubuntu.com/qatracker/ ,透過右上角的 Log in 按鈕,你可以登入或者註冊新帳號,登入後你就能在這個網頁上填寫合不合格的回報資料囉。 在 Ubuntu ISO Testing team 網頁下,可以見到許多可以測試的項目,對於我這種使用者來說,只會測試 Ubuntu Desktop i386 與 Ubuntu Desktop amd64 這兩種,至於 Ubuntu Alternate 可能就需要有心人士來事先測試了。 材料 想幫助 Ubuntu 變得更好的心 *1 即使回報的 Bug 一直沒人處理也不怨天由人的態度 *infinity 支援虛擬技術的 CPU* 1 安裝好的 Oracle VirtualBox *1 以測試 Ubuntu Desktop i386 為例 下載 ISO 檔 請先點

Ubuntu 的意義

在 Linux 世界中,目前 (2016年) 最廣為人知、最多人討論、最具人氣的 Linux 散佈版本就是 Ubuntu 了;運用的領域不只有個人桌面應用、開發用工作站、企業伺服器等,近期更轉戰行動裝置與物聯網,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你或許可能聽過、看過、或甚至親手操 作過 Ubuntu。但是你真的了解什麼是 Ubuntu 嗎? Ubuntu 一詞源自南非祖魯語,是一種群體的概念,因為 大家屬於同個整體,所以幫助他人會讓族群整體更繁盛;若他人若受到損害會讓整體衰敗,所以互助共享不求回報 。以臺灣說法來講,即是「 共創共享、共生共榮 」。 因 此一位具有有 Ubuntu 精神的人,對待他人有著開放的心、熱誠的情,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好而覺得受到威脅;因為他們了解 Ubuntu 的群體概念而有著適度的自信。也因為這樣的基礎,所以 ubuntu 還衍生出「以仁待人 (Humanity to others)」、「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們是我們 (I am what I am because of who we all are)」等解釋。 而 Ubuntu 作業系統就是希望將這樣的精神帶至軟體世界,相互分享,彼此貢獻,進而提昇後再釋出給大家使用,大家就能得到更好更棒的作業系統。 以臺灣來說,人們對於「自由軟體」與自由軟體「社群」的概念薄弱,通常就算知道「自由軟體」也僅只於「可以自由取得、自由使用」這個面向而已。因此比起網路上搜尋就能得到的破解軟體,自由軟體較不被重視。 實際上,自由軟體強調的是「 自由使用 」、「 自由研究並改寫 」、「 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讓他人可自由取用 」。 這些知道自由軟體與破解軟體,但還是選擇破解軟體的人,通常有一種奇特的心態:既然透過網路一樣可以取得破解軟體,那麼我何必勉強自己改用自由軟體?黑貓白貓,只要能幫我抓到貓的就是好貓,就算那隻貓是透過非一般管道獲得的。 當然,也有些人了解自由軟體可以替代自己平常使用的專有軟體,因此選擇改用、或併用自由軟體。近幾年來,自由軟體逐漸發聲,像是 Firefox、LibreOffice 等,而 Ubuntu 作業系統也隨著曝光率的上升,逐漸在臺灣電腦玩家間打出知名度。 但是,每位使用到 Ubuntu 作業系統的人真的有感受到它身為「給全人類使用的 Linux」、「永遠免費使用」背後

幫助測試中的 GNU/Linux 散布版翻譯

圖片
原因 我們這些 GNU/Linux 散布版使用者,使用這些作業系統時最不希望的事情之一就是作業系統發行後翻譯程度低落,以中文界面安裝後如果看到一堆英文時心情真是不好! 如果我們英文程度可以,說不定還能應付這些英文,但是對於一般小朋友、英文不好的人,或是比較年長的人來說可能就問題大了!這樣子的作業系統要怎麼推廣出去呢? 自由軟體專案通常都會有一個優點:想要改善可以靠我們自己的手! 因此,我們能透過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往後安裝時得到更好的翻譯成果,同時也能造福其他人,自己的名字或帳號也能出現在「求助」、「說明」或「幫助」選單內「關於」視窗中翻譯者的行列。 如果大家都能出一份力幫忙的話,我想以後的 GNU/Linux 散布版翻譯成果只會越來越好。 前言 許多自由軟體都會有個 Beta 期,讓大家測試看看有沒有什麼 bug,也可以盡早了解新界面、新功能。 對散布版而言,像是 ubuntu、fedora 也有 Alpha 期、Beta 期。那麼翻譯者該如何利用這些預先發行版本來協助翻譯呢? 以 Fedora 為例 Fedora 透過 Transifex.net 平臺維護 翻譯 ,對於下個發行版,Fedora 旗下自己的軟體會放在 Fedora Main 。在翻譯統計頁面中,我們只要點選 Chinese (Taiwan),也就是「中文 (臺灣)」,就能看見這些 Fedora 旗下軟體的翻譯情況。 接著點選該軟體的資源 (Resource) 名稱或完成度 (Completion) 就會跳出您想要採取哪些翻譯動作的小方框。 你可以按下「立刻翻譯 (Translate Now)」來線上翻譯,但由於 Transifex.net 提供的線上翻譯工具非常陽春,常常無法辨識某些字元,或是無法提示你換列,且預設情況下不會顯示翻譯備註,甚至無法即時偵測到 Linux 下中文輸入法對於文字的輸出,非常不建議 Linux 翻譯者使用。 所以請透過「下載以翻譯 (Download for translation)」或「下載以檢視 (Download for vewing)」來進行翻譯。前者在你下載時會幫你把翻譯檔上鎖,通知其他人你正在處理,預設時效是 2 天,也就是 48 小時;在這 48 小時內,其他人無法上傳新的翻譯,只有你可以。但只要時間一過

openSUSE 11.4 試玩

在 COSCUP 上有拿了一片 openSUSE 11.4 光碟,是雙面的 DVD,一面 32 位元,一面 64 位元。 openSUSE「以前」是推崇並採用 KDE 桌面環境的散布版之一,不過近年來也納入 GNOME,之前甚至有風聲以 GNOME 為主。不過後來決定雙軌並行,在安裝時讓使用者自行選擇,但是預設的選擇會放在 KDE 上。 KDE 昨日,想說來試用看看,放入 openSUSE 光碟後,安裝 KDE 作為桌面環境。磁碟分割區的編輯上不如 ubuntu 安裝程式的直覺,並且許多地方尚是英文,可能會讓初探 openSUSE 的新手不知所措。 至於全自動組態還不錯,完全不用設定就安裝完成了。 安裝完後,我想試用輸入法,是 SCIM,但預設竟與舊版 ubuntu 一樣「啟用全部的輸入法」!於是在正體中文環境下,我有好多種輸入法要切換... 但因為有之前用過 ubuntu 的經驗,所以知道去哪裡停用所有輸入法,再啟用正體中文的「新酷音」。 重新登入後,我可以用 scim-chewing 在各種 Qt4 程式下輸入中文,firefox 也 OK,但是在 LibreOffice 下不行。於 LibreOffice 中,可以輸入注音符號,候選字也會出現,但就是按下 Enter 後字不會送出。 至於預設的中文字型是「文泉驛正黑」,毛邊厚重,筆劃比較無力。想改裝「文泉驛微米黑」,但無法透過內建的安裝程式於 DVD 軟體庫安裝 (該電腦沒有網路)。 其他內建的中文字型竟是舊版的「文鼎PL細上海宋」 、「文鼎簡報宋」,而不是新版合併後的 CJKUnifonts (包含 AR PL UMing 與 AR PL UKai),也不是螢火飛所改作的 AR PL New Sung。 而 Yast2 的設計與版面配置風格與 Oxygen 布景主題不大協調,下方有塊背景指定成白色,而且換成其他深色的佈景主題後,這塊白色不會跟著變換,格格不入的感覺更加明顯。 此外,KDE 的選單翻譯似乎為了配合 ezgo 計畫,程式通稱下方的程式名稱出現 (繪圖_XXXX) 這樣的東西。 其他方面都還可以,而且預設安裝後桌面特效在這臺電腦上就會開啟,還不錯。感謝 Gallium 專案的貢獻! 在中文化已經發展過一段時間的時代下,對於一個正式發行的散布版來說,輸入

Brasero 與 K3b

前言 這兩套都是燒錄軟體,前者是 GNOME 下的預設,後者是 KDE 下的預設。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剛開始接觸 Linux 時用的是 KDE 環境與 K3b,很好用,但沒中文。 後來終於有中文了,很棒,用得也很開心。 KDE 轉換到 4 代後,我的電腦想安裝 KDE4 但一直遇到問題,包括輸入法、螢幕驅動等問題,後來雖然安裝成功,結果 wifi 網卡沒法用,但我租的公寓只能用 wifi 啊.... 加上在幫忙翻譯 MeeGo 的程式,不斷接觸 GNOME 下的程式,所以後來就跳到 GNOME 去了。 GNOME 一開始沒有 empathy,只有 pidgin,所以我一直很懷念 kopete 的好用。透過 MeeGo 的翻譯,我才接觸到 empathy,也發現 empathy 也很好用。 說到這裡好像與標題無關,沒關係,我待會就會開始講了。XD 事件的開端 前幾個禮拜買了個 11.6 的小型筆電,可以輕鬆攜帶,這樣我就能帶著我的翻譯成果往返各個地方,而不致中斷。 買筆電時原本考慮的是 Asus 1215B ,但後來去賣場看時,業務另外介紹了 Lenovo 的 S205,有 7200 轉的 500G 硬碟。我原本想支持臺灣品牌,但是看了外型、試打鍵盤後,Lenovo 的 S205 明顯較優越。 根據我的個人看法,Lenovo 的 S205 外觀大勝 Asus 1215B,深咖啡色的上蓋,加上格子狀的花紋,滿有質感。此外,鍵盤是巧克力鍵盤,還特地設計成弧形,可以貼合手指指腹,打起字來很舒適。最重要的是,鍵盤上的標色,竟然是與 ubuntu 這幾代類似的橘色,種種都讓我想到 ubuntu,於是我就改買了 Lenovo S205。(有空再放圖吧!:P) Lenovo Ideapad 筆電背後的隱憂 但是外觀可能就只是它的強項,Lenovo 做了不少客製化的設計,以符合 Windows 使用者的習慣,這點反而讓我踢到鐵板。比如說:一鍵還原 Windows 7。這個一鍵還原功能,主要是由硬碟最後方的 10 多 GB 主分割區 (隱藏) 構成。不過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差別,反正我根本不需要這個功能,我只要有個 Windows 可以應付不時之需就好。而除了 Windows 7 需要一個獨立的主分割區用來開機外,Lenovo 還設計了大約 380

幾個待辦事項

LibreOffice 翻譯與團隊組長上任事宜。 Fedora 網站翻譯。 MeeGo 翻譯。 GNOME 維護軟體翻譯更新。 xfce 維護軟體翻譯更新。 協助 Fedora gcin 打包。 協助 Chakra gcin 打包。 發放 GNOME3 官方光碟 。 Ubuntu 翻譯活動 後續事宜。 撰寫說明文章。 閱讀 The Open Source Way 與 The Art of Community 二書。

事過境遷

Ubuntu 轉眼已經出了 11.04 版,而且採用自己開發的 Unity 使用介面;Fedora 預設採用劃時代的新世紀桌面環境 GNOME3;而 Chakra 繼續向以 KDE 為尊的桌面發行版邁進。 還有,自立門戶的 LibreOffice 受 The Documnet Foundation 引領向前航行;Oracle 把 OpenOffice.org 資產捐贈給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蓬勃發展的自由軟體。 最後,最近用起來相當悲劇的 ibus-chewing。 這幾年用了自由軟體後,最大的心得就是:「如果自己不做,那麼還有誰會來做呢?」,可以直接套用孟子說的話:「如欲OOOO,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照樣造句: 如欲 Ubuntu 翻譯更完整,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如欲 Fedora 更多人使用,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如欲 Chakra 更支援 CJKV 輸入,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如欲 LibreOffice 有更好的中文化支援,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當然這些句子繁多不及備載。也因為句子太多,所以跳下去做了不少事情。 稍微紀錄一下: 為了讓 Ubuntu 翻譯更完整,幫忙管理 Ubuntu 正體中文團隊。 為了讓 Fedora 更多人使用,申請成為 Fedora 大使,並且翻譯、測試 Fedora 新版。 為了讓 Chakra 更方便,翻譯了 Tribe 與 Appset,請國網中心自由軟體實驗室製作了 mirror 站。 為了讓 LibreOffice 有更好的中文化支援,協助翻譯、設立團隊、舉辦會議,希望能招攬更多人幫忙中文化與其支援。 但是最近的心得是:「享用成果的人很多,但是協助事情發展的人很少。」 問題來了,什麼原因造就協助事情發展的人很少?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或者說讓它變成「協助事情發展的人很多」不是更好嗎? 目前想到的資源問題大概有:文件不夠、指引不夠、基礎建設不夠。我看把自己會做的事、要做的事都紀錄起來,除了自己有依據外,別人也可以參考。 再來就是心態上的問題,要誘導出「我也一起來貢獻吧!」這種想法才行。 除此之外,自己會的事情還太少,能力還不夠,心智也還不夠成熟。也還需要更會利用時間、還想要會程式設計、還想要幫忙軟體打包 (fed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