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的意義

在 Linux 世界中,目前 (2016年) 最廣為人知、最多人討論、最具人氣的 Linux 散佈版本就是 Ubuntu 了;運用的領域不只有個人桌面應用、開發用工作站、企業伺服器等,近期更轉戰行動裝置與物聯網,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你或許可能聽過、看過、或甚至親手操 作過 Ubuntu。但是你真的了解什麼是 Ubuntu 嗎?

Ubuntu 一詞源自南非祖魯語,是一種群體的概念,因為大家屬於同個整體,所以幫助他人會讓族群整體更繁盛;若他人若受到損害會讓整體衰敗,所以互助共享不求回報。以臺灣說法來講,即是「共創共享、共生共榮」。

因 此一位具有有 Ubuntu 精神的人,對待他人有著開放的心、熱誠的情,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好而覺得受到威脅;因為他們了解 Ubuntu 的群體概念而有著適度的自信。也因為這樣的基礎,所以 ubuntu 還衍生出「以仁待人 (Humanity to others)」、「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們是我們 (I am what I am because of who we all are)」等解釋。

而 Ubuntu 作業系統就是希望將這樣的精神帶至軟體世界,相互分享,彼此貢獻,進而提昇後再釋出給大家使用,大家就能得到更好更棒的作業系統。

以臺灣來說,人們對於「自由軟體」與自由軟體「社群」的概念薄弱,通常就算知道「自由軟體」也僅只於「可以自由取得、自由使用」這個面向而已。因此比起網路上搜尋就能得到的破解軟體,自由軟體較不被重視。

實際上,自由軟體強調的是「自由使用」、「自由研究並改寫」、「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讓他人可自由取用」。

這些知道自由軟體與破解軟體,但還是選擇破解軟體的人,通常有一種奇特的心態:既然透過網路一樣可以取得破解軟體,那麼我何必勉強自己改用自由軟體?黑貓白貓,只要能幫我抓到貓的就是好貓,就算那隻貓是透過非一般管道獲得的。

當然,也有些人了解自由軟體可以替代自己平常使用的專有軟體,因此選擇改用、或併用自由軟體。近幾年來,自由軟體逐漸發聲,像是 Firefox、LibreOffice 等,而 Ubuntu 作業系統也隨著曝光率的上升,逐漸在臺灣電腦玩家間打出知名度。

但是,每位使用到 Ubuntu 作業系統的人真的有感受到它身為「給全人類使用的 Linux」、「永遠免費使用」背後的 Ubuntu 意涵嗎?我想很少。(註:不過這幾年來 Ubuntu 已不再用 Linux for human beings 為口號了)

舉例來說,Ubuntu 作業系統的開發也是要成本的,但是為什麼它可以免費提供給您?因為除了 Canonical 這間公司在背後支撐外,因為剩下的合作開發都是仰賴自由軟體社群本身

那什麼是自由軟體社群?他們是與這個軟體相關的每個人,包含該軟體的開發者、測試者、翻譯者、回報者、使用者、推廣者等等,隨著與該軟體相關的人對於該軟體扮演什麼角色而有所不同,但這些人幾乎都同時具備該軟體的「使用者」角色。總的來說,Ubuntu 作業系統的開發,除了該公司員工外,還有與該作業系統相關連的「使用者」。

舉例而言,Ubuntu 新版即將釋出,該公司的員工主導或協助改進了某軟體,於是某軟體的使用界面上有了新的英文字句,但該公司並沒有僱用各語言的翻譯者,那麼對於英語外的使用者來說該如何是好?唯一的答案:各語言的使用者需要自己參與

之 前曾有過一次例子,Ubuntu 的新版出了,正體中文界面上出現一些香港用語,當然有些使用者不習慣,上 Ubuntu-tw 論壇反應,部分的回文批評中國市場大,臺灣市場不被重視 (註:誤以為語言支援是由該開發公司提供);有的回文表示臺灣區應當自強製作自己的語言包版本 (註:誤以為臺灣人無法親自參與軟體專案本身)。我想對於臺灣使用者較多的正體中文界面出現香港用語一事,它背後代表很多事情。

首先,這些回應都顯示出使用者普遍對於自由軟體社群的不熟稔,甚至對於 Ubuntu 開發程序的不明白,才會誤會這些界面翻譯是官方掌控,甚至認為臺灣不被重視的謬論。事實上這些翻譯,完全是需要「正體中文使用者」動手貢獻的。

再來,香港用語為何會被採用,並且經過 Ubuntu 的 Alpha、Beta、RC 等預覽版後,直到正式推出才有人發現?第一、香港翻譯者比臺灣翻譯者積極翻譯正體中文界面,第二、翻譯者提交的翻譯直接通過,無人審核,第三、社群使用者 中幾乎沒有人協助預覽版測試,或是測試人數不足以多到發現該用語。

這三點都顯示出臺灣社群目前對於軟體專案的平均參與度、對專案運作流程的瞭解程度仍不夠高,真正參與軟體專案的人還只是少數;而這些參與者因為自己的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無暇顧及自己參與領域外的事情。 每次新版軟體或系統一推出,最忙碌的就是這些少數參與者,翻譯界面、測試軟體、回報臭蟲、修正錯誤等;一旦這些人無法參與,或許這些層面就沒有什麼機會得 到關注了。

原因呢?為什麼社群中參與自由軟體專案的人這麼少?我個人推測有幾點:

一、自由軟體開發這種「你我來出一份力,軟體獲得改善,新軟體又能讓我們受惠」的概念不普遍,而這也就是前面提到 Ubuntu 概念的一部分。

二、新軟體釋出前,關心軟體開發的人比較少。大多數人都認為測試版不穩定所以不要用,也因此測試者少、回報者少。

三、 回饋、貢獻軟體專案的知識門檻比較高。由於這種國際的軟體專案溝通皆採用英文,這先刷掉一堆人,再來各種領域也有各自的門檻。舉例來說,翻譯方面需要了解 一些通則、格式、軟體操作;臭蟲回報需要會用英文一步一步描述問題如何發生,需要吸引開發者注意,還需要與開發者討論;除蟲需要會程式開發,會打修補檔, 還會各種版本控制系統;參與專案開發甚至還需要完整了解整個程式的架構,會各種專案需要的對應能力等。

在讓一的觀念變得更普遍,二的情況有所改善,三的門檻有所降低之後,我想整個臺灣的自由軟體社群參與才會提高。

改善之前,各個需要使用者參與的領域依然在,但目前有在參與的人有限,因此若想越完整涵蓋各個領域,目前有在參與的人就需要會更多層面的事,幫忙更多;而只要這些人一忙碌、有事耽擱無法參與,這些他之前覆蓋的層面將瞬間消失,問題就會因此慢慢浮現。

我想,自由軟體的推廣不只在於軟體的使用而已,軟體的參與與其精神更是我們需要著墨的地方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直行橫列,以及 line (列/行), column (欄), row (列)

Permission 取用權/權能; Permission denied 取用遭拒; Ask for permission 請求取用權/權能; Don't have the right permission to 無權/沒有權能

正體中文、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