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作品、教育、和自由軟體
我們現在是數位時代了吧,人手一機的,但未來的人們可能會笑我們還不夠數位卻自稱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軟體,然而軟體依據授權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你可以自由使用、研究和修改、散布、回饋的(詳情請見自由軟體基金會之《什麼是自由軟體?》);另一種是反正都不行,有白紙黑字寫在授權書上才可以,並且附帶各種限制。前者叫作「自由軟體」,後者稱作「專有軟體」。
好吧,數位時代的作品,不管是文件好了、藝術創作好了,反正只要是內容,只要是以數位形式存在,就必得透過數位工具來製作、修改、讀取,一旦工具被專有軟體壟斷,這個作品的取用就有了門檻,整體相關衍生出的文化就產生了屏障。
怎麼說?專有軟體的一大特色就是,軟體被廠商控制,他們想開價多少、想要怎樣收費都取決於其策略,既然你的資產都套牢在他們的產品手上,你有說不的權力嗎?你說我們可以來反壟斷,但今天如果一個國家政府的資產全都掌握在這間公司手上,那這些金權之間的糾葛、國際之間的角力難分明,將無法讓人確信真有跳脫牢籠的一絲光明。
再來提提教育,當我們國家的教育建立在專有軟體之上,無疑是幫這些廠商訓練未來潛在客戶,即使如此義無反顧幫忙、長久而持續地培養將來廠商可以直接收割的種子,還是要繳交軟體的授權費用給廠商。何況,學校所教的軟體,如果學生因為經濟問題無法使用,難道灌輸他們盜版?(註:許多院校在教授專有軟體時,都有私傳謎樣光碟片的風氣,今日社會對數位產品的法律觀念可見一斑。)別異想天開說可以讓學生自由去學校教室練習了,誰來開教室,薪水誰來付,誰來保證學生與硬體財產安全?更別提這些無法購買專有軟體的弱勢學生,真有時間、精力能待在學校教室了,多半不是打工,就是要幫忙家裡。於是,從學校選擇的軟體開始,就初步劃分了階級,建立在專有軟體之上的教育,並沒有機會平等可言。當我們無法保證學生真有心力學習,至少我們必須保證學生若願意學習、也俱備硬體時,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樣的資源,沒有任何進入門檻。學生畢業後想用怎樣的軟體,憑個人選擇、公司考量、自我能力而定,但起碼教育階段中不應存在因軟體授權而起的差異。
唯有自由軟體是解脫之道,人人都能自由取用。
你可能說,既然自由軟體可以自由散布,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取得,那麼誰來維護自由軟體?誰來支付自由軟體開發者的薪水?沒有人要開發自由軟體的話,那麼自由軟體應該很難用吧!
不,世上早有許多公司和基金會投入自由軟體開發,例如 Android 手機中採用的作業系統內部核心 ─ Linux,也是自由軟體,但有超過九成以上的貢獻都來自商業公司的僱員。LibreOffice 這套自由的辦公軟體,除了志工協助之外,也有專業的開發公司如 Collabora、Red Hat…等有僱用員工開發、改善。
所以我們知道,自由軟體的開發跟專有軟體沒有太大差異,除了志願參與的熱情朋友之外,寫軟體還是一樣靠職業開發者處理。軟體開發是專業的事,我們在使用軟體上總會遇到問題,想要解決問題?除了有能力能自己動手之外,沒有能力也可僱用專業程式設計師去開發、改善。就好比家裡水電有問題,當我們自己無法處理時,總必須請專人來修理;當遇到法律問題,我們若自己無法處理,總必須請律師諮詢。
這世上可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以為採用自由軟體代表免費,可就大錯特錯,畢竟即使自己真有能力可以自行開發、修改、維護自由軟體好了,以機會成本的觀念看來,這些都依然是自己必須吸收的成本。免費取得,但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自己來,並不真正「免費」。至於學校採用自由軟體的好處是:如果願意投入資金,代表投入的資金將回饋到全體社會上,而非特定廠商;若願意培養學生,代表未來的人力資源都圍繞著自由軟體,也就會有更多人使用軟體、軟體問題有更高機率被改善、也將創造出更多自由開放的文化資產。教育者應該要知悉到自己一時所選的軟體,對於未來社會整體文化將產生的持續效果。
程式教育正在興起,試想未來人人都有程式設計基礎,只要有心,誰都能從自由軟體所開放的源始碼中學習、和世界各地參與該自由軟體專案的朋友們溝通、合作,無疑是很好的動手實作教材。除了自己可以動手改善外,不會寫程式的人若有需求,也都可以聘請專業的程式設計師,將這個自由軟體修改成符合自己期待的模樣。一旦程式改善了,只要發布出去就能造福更多受到相同問題困擾的人,人們不只滿足自己利益,同時也能讓整個社會全體一同得到利益,自利且利他。以任何方式貢獻自由軟體的朋友,不管是交流推廣、心得分享、協助翻譯、捐款贊助、除錯開發…等,其實同時都在幫助全世界的人。
我相信人類社會之所以有今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人類將知識、技術、文化,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再發揚光大;我認為傳承之間不應存在門檻,知識、技術、文化不應私藏成為獨家,所有資源皆應平等自由取用,再任接受者天性自由發展,成就新的知識、技術、文化。
自由軟體,是我堅信的未來。
數位時代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軟體,然而軟體依據授權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你可以自由使用、研究和修改、散布、回饋的(詳情請見自由軟體基金會之《什麼是自由軟體?》);另一種是反正都不行,有白紙黑字寫在授權書上才可以,並且附帶各種限制。前者叫作「自由軟體」,後者稱作「專有軟體」。
好吧,數位時代的作品,不管是文件好了、藝術創作好了,反正只要是內容,只要是以數位形式存在,就必得透過數位工具來製作、修改、讀取,一旦工具被專有軟體壟斷,這個作品的取用就有了門檻,整體相關衍生出的文化就產生了屏障。
怎麼說?專有軟體的一大特色就是,軟體被廠商控制,他們想開價多少、想要怎樣收費都取決於其策略,既然你的資產都套牢在他們的產品手上,你有說不的權力嗎?你說我們可以來反壟斷,但今天如果一個國家政府的資產全都掌握在這間公司手上,那這些金權之間的糾葛、國際之間的角力難分明,將無法讓人確信真有跳脫牢籠的一絲光明。
再來提提教育,當我們國家的教育建立在專有軟體之上,無疑是幫這些廠商訓練未來潛在客戶,即使如此義無反顧幫忙、長久而持續地培養將來廠商可以直接收割的種子,還是要繳交軟體的授權費用給廠商。何況,學校所教的軟體,如果學生因為經濟問題無法使用,難道灌輸他們盜版?(註:許多院校在教授專有軟體時,都有私傳謎樣光碟片的風氣,今日社會對數位產品的法律觀念可見一斑。)別異想天開說可以讓學生自由去學校教室練習了,誰來開教室,薪水誰來付,誰來保證學生與硬體財產安全?更別提這些無法購買專有軟體的弱勢學生,真有時間、精力能待在學校教室了,多半不是打工,就是要幫忙家裡。於是,從學校選擇的軟體開始,就初步劃分了階級,建立在專有軟體之上的教育,並沒有機會平等可言。當我們無法保證學生真有心力學習,至少我們必須保證學生若願意學習、也俱備硬體時,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樣的資源,沒有任何進入門檻。學生畢業後想用怎樣的軟體,憑個人選擇、公司考量、自我能力而定,但起碼教育階段中不應存在因軟體授權而起的差異。
Tree by Martin Svedén, licensed under CC-by 2.0 |
唯有自由軟體是解脫之道,人人都能自由取用。
你可能說,既然自由軟體可以自由散布,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取得,那麼誰來維護自由軟體?誰來支付自由軟體開發者的薪水?沒有人要開發自由軟體的話,那麼自由軟體應該很難用吧!
不,世上早有許多公司和基金會投入自由軟體開發,例如 Android 手機中採用的作業系統內部核心 ─ Linux,也是自由軟體,但有超過九成以上的貢獻都來自商業公司的僱員。LibreOffice 這套自由的辦公軟體,除了志工協助之外,也有專業的開發公司如 Collabora、Red Hat…等有僱用員工開發、改善。
所以我們知道,自由軟體的開發跟專有軟體沒有太大差異,除了志願參與的熱情朋友之外,寫軟體還是一樣靠職業開發者處理。軟體開發是專業的事,我們在使用軟體上總會遇到問題,想要解決問題?除了有能力能自己動手之外,沒有能力也可僱用專業程式設計師去開發、改善。就好比家裡水電有問題,當我們自己無法處理時,總必須請專人來修理;當遇到法律問題,我們若自己無法處理,總必須請律師諮詢。
這世上可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以為採用自由軟體代表免費,可就大錯特錯,畢竟即使自己真有能力可以自行開發、修改、維護自由軟體好了,以機會成本的觀念看來,這些都依然是自己必須吸收的成本。免費取得,但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自己來,並不真正「免費」。至於學校採用自由軟體的好處是:如果願意投入資金,代表投入的資金將回饋到全體社會上,而非特定廠商;若願意培養學生,代表未來的人力資源都圍繞著自由軟體,也就會有更多人使用軟體、軟體問題有更高機率被改善、也將創造出更多自由開放的文化資產。教育者應該要知悉到自己一時所選的軟體,對於未來社會整體文化將產生的持續效果。
程式教育正在興起,試想未來人人都有程式設計基礎,只要有心,誰都能從自由軟體所開放的源始碼中學習、和世界各地參與該自由軟體專案的朋友們溝通、合作,無疑是很好的動手實作教材。除了自己可以動手改善外,不會寫程式的人若有需求,也都可以聘請專業的程式設計師,將這個自由軟體修改成符合自己期待的模樣。一旦程式改善了,只要發布出去就能造福更多受到相同問題困擾的人,人們不只滿足自己利益,同時也能讓整個社會全體一同得到利益,自利且利他。以任何方式貢獻自由軟體的朋友,不管是交流推廣、心得分享、協助翻譯、捐款贊助、除錯開發…等,其實同時都在幫助全世界的人。
我相信人類社會之所以有今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人類將知識、技術、文化,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再發揚光大;我認為傳承之間不應存在門檻,知識、技術、文化不應私藏成為獨家,所有資源皆應平等自由取用,再任接受者天性自由發展,成就新的知識、技術、文化。
自由軟體,是我堅信的未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