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disk」標籤的文章

Brasero 與 K3b

前言 這兩套都是燒錄軟體,前者是 GNOME 下的預設,後者是 KDE 下的預設。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剛開始接觸 Linux 時用的是 KDE 環境與 K3b,很好用,但沒中文。 後來終於有中文了,很棒,用得也很開心。 KDE 轉換到 4 代後,我的電腦想安裝 KDE4 但一直遇到問題,包括輸入法、螢幕驅動等問題,後來雖然安裝成功,結果 wifi 網卡沒法用,但我租的公寓只能用 wifi 啊.... 加上在幫忙翻譯 MeeGo 的程式,不斷接觸 GNOME 下的程式,所以後來就跳到 GNOME 去了。 GNOME 一開始沒有 empathy,只有 pidgin,所以我一直很懷念 kopete 的好用。透過 MeeGo 的翻譯,我才接觸到 empathy,也發現 empathy 也很好用。 說到這裡好像與標題無關,沒關係,我待會就會開始講了。XD 事件的開端 前幾個禮拜買了個 11.6 的小型筆電,可以輕鬆攜帶,這樣我就能帶著我的翻譯成果往返各個地方,而不致中斷。 買筆電時原本考慮的是 Asus 1215B ,但後來去賣場看時,業務另外介紹了 Lenovo 的 S205,有 7200 轉的 500G 硬碟。我原本想支持臺灣品牌,但是看了外型、試打鍵盤後,Lenovo 的 S205 明顯較優越。 根據我的個人看法,Lenovo 的 S205 外觀大勝 Asus 1215B,深咖啡色的上蓋,加上格子狀的花紋,滿有質感。此外,鍵盤是巧克力鍵盤,還特地設計成弧形,可以貼合手指指腹,打起字來很舒適。最重要的是,鍵盤上的標色,竟然是與 ubuntu 這幾代類似的橘色,種種都讓我想到 ubuntu,於是我就改買了 Lenovo S205。(有空再放圖吧!:P) Lenovo Ideapad 筆電背後的隱憂 但是外觀可能就只是它的強項,Lenovo 做了不少客製化的設計,以符合 Windows 使用者的習慣,這點反而讓我踢到鐵板。比如說:一鍵還原 Windows 7。這個一鍵還原功能,主要是由硬碟最後方的 10 多 GB 主分割區 (隱藏) 構成。不過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差別,反正我根本不需要這個功能,我只要有個 Windows 可以應付不時之需就好。而除了 Windows 7 需要一個獨立的主分割區用來開機外,Lenovo 還設計了大約 380...

好用的 testdisk

由於我的 Vista 無法正常進入許久,我決定重新安裝。 放入 Vista 光碟,東選選西選選後,Windows 提示我說:偵測到舊的 Windows,會移至 Windows.old 資料夾,我確認後 Vista 就開始安裝。這時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保留舊的 Windows 資料耶,為何要擅作主張又不讓我選擇其它處理方法勒?管他的,安裝完後再把 Windows.old 資料夾砍掉好了。 於是開始漫長的安裝過程,我等著。無聊,拿起微免開始看。看著,睡著。醒來,檢視進度,0%。繼續看微免,睡著。醒來,檢視進度,0%...... 兩個鐘頭過後,進度依然是 0%! 我決定放棄,退出光碟,重新開機。發現 Grub 還在,可是讀不到開機選單耶!XD 好吧,放入 debain 安裝光碟試圖修復 grb,當選擇掛載 root 用的分割區時,發現我有上千個分割區,好驚人!但是選了對的分割區後,依然可以掛載成功,也成功修復。心想:應該 grub 修好就沒問題吧? 當我進入 Debian 開啟 gparted 後,它跟我說:什麼哇歌分割的數目無效,超過應有的數目。我想:哇勒!意思是我的分割表壞掉了嗎?那該如何是好!? 我上網查了一下,有人建議使用 testdisk 這個軟體。我進入 debian 後安裝並使用,它馬上就瞭解我的問題,開始幫我偵測實際使用磁區的 cylinder 頭與 cylinder 尾,最後再經過一段時間分析後竟然顯示出我原先的硬碟分割設定!我興奮地確認然後寫入。 重新開機後 gparted 就沒問題了。於是我兇惡地砍掉 vista 原先的分割,讓一切歸於虛無,這樣 vista 安裝光碟也不會自作主張幫我備份舊資料。 最後,vista 終於順利完成安裝(包括後續調校與其它軟體的安裝),硬碟資料也成功救回。總共花了我一整個下午加晚上,真是萬惡的 vista 安裝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