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臺灣自由軟體社群 正體中文翻譯規範 語言地區表示法

Traditional Chinese 一詞,對台灣本地使用者而言,請譯為「正體中文」;至於香港,可譯為「繁體中文」。 對於語言列表的翻譯,在表中多以「語言名稱(使用的文字系統或地區)」來表達。 例如列有:  * Literary Chinese  * Chinese (Simplified Han script)  * Chinese (Simplified Han script, Singapore)  * Chinese (Traditional Han script)  * Chinese (Traditional Han script, Hong Kong)  * Minnan (Traditional Han script)  * Minnan (Pe̍h-ōe-jī)  * Minnan (Tâi-lô) 等語言及文字系統的清單,此時的 Chinese 指的是正式的語言名稱,請稱呼為「漢語」。 至於台灣本地普遍通行的「國語」,英文為 Mandarin Chinese 或 Chinese, Mandarin。該原文指的是「漢語官話」,在中國又稱為「普通話」,在海外則稱為「華語」(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漢語與華語 漢語是較為中性的說法,指出自中國北方的漢民族語言。漢語也隨著外族進入中原,以及族群移動等因素持續融合影響,不斷發生變化。其中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在語言學中稱為中古漢語,並逐步演變至今日的現代漢語。 在東漢末年晉室南渡前,南方皆屬百越、蠻夷之地,如「閩」之用字,亦可知曉其地原民族與北方漢族大不同,更別說語言了。 中原南方長久以來漢化之深,語言已高度受外來的漢語影響(類同日語、韓語受中古漢語之影響,且更加深遠)。以閩南語為例,即便已有這麼多現成漢字可用,也很難以漢字作全白話文書寫表達,特別是該語言中的非漢語語源部分。故無論從歷史回顧,以及從今日語言學的溯源研究來看,如臺語、閩南語、粵語⋯⋯等,實際上皆非漢語之下的方言,而是歸在同屬漢藏語系下的不同語言。 再以臺語為例,更是融合了漢文化移民的閩南語、百越的南亞語、臺灣原住民族的南島語、荷蘭語、日語⋯⋯等的獨特語言。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官方實施國語政策,以閩南語方言稱呼臺語並且打壓禁止。1993年後,教育部才以「鄉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