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寫在 COSCUP 2015 之後

希望這次的 coscup 能讓大家去思考可以怎樣幫忙臺灣 GNU/Linux Desktop 領域的發展;而不只是臺上苦哈哈,臺下笑哈哈,然後年復一年依然一樣。 還記得我當時反覆辛苦的做,做得很多很累但看見自己的成果很開心;但我開始擔心,擔心即將不遠的未來,因為我知道這領域的貢獻者很多人都重複,而且重複的人貢獻了絕大多數的事。 說實在的,比起一個人做得很辛苦,其實我更害怕的是沒有時間、害怕的是抽不了身,就怕一旦我無法貢獻,現在所有以我為主貢獻的專案都將無以為繼。 所以我開始想,如果沒有主要貢獻的我/我們,來自社群的其他貢獻能不能讓專案維持下去,如果不能,我們能做什麼來改善貢獻環境? 我趁著當兵時的空檔,把《社群藝術》讀了兩遍,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經驗來改善社群。我反覆思考可以改善的地方,把目前臺灣 GNU/Linux Desktop 自由軟體專案遇到的問題與情況寫了下來,並且可以施做的改善方法寫成了文件,即《 臺灣自由軟體社群在地發展 - 困境與提案 》這篇。我希望有人可以理解,有人可以一起來思考怎樣改善社群參與。 我把意見提給了當時我認為或許可以協助改善社群參與的可能組織,希望獲得更多實質的意見。而意見很真實,有人說我覺得你搞錯了,你沒有把周遭相關的一些東西算進來,讓這些週遭的人來分擔也就不會這麼累了;有人說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那麼要不要就開始做呢?有人說我鼓勵大家做 do-tank 而不是 think-tank;也有人說想得很好,只是沒有人做。 我並不怕別人說我是 think-tank,我也不怕別人對我說「你就是沒有人」,因為當下我就努力在做。當我看到這些意見回饋時,其實有點受挫,因為我的出發點正是「萬一我不做,沒有其他人來做該怎麼辦」,是為了改善「萬一沒有人」這個問題才開始發想的,就是要降低參與門檻,打造出人人都能參與的環境,簡單說就是「不怕沒有人」的環境。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把這個議題拋出來,希望能透過一些已知的、成功的方法 (社群藝術所明載之方法) 逐步改善這樣的環境、推動永續的發展。 其實自由軟體的永續發展,重要的並不是「你就是沒有人」的單一短期英雄式參與,而是「不怕沒有人」的人人長期狗熊式參與。 我試圖在八月上班之前的這段時間,把我可以做的事情都努力做了,包括 LibreOffice 正體中文站新站樣式的更新、L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