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Fontforge 開發者採訪(2007年5月)─ 中英對照版

OSP, Interview with George Williams, Fontforge developer, July 8th, 2007. http://ospublish.constantvzw.org/blog/typo/i-think-the-ideas-behind-it-are-beautiful-in-my-mind. Copyleft: This is a free work, you can copy, distribute, and modify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Free Art License http://artlibre.org/licence/lal/en/ Interview with George Williams, Fontforge developer Fontforge 開發者 George Williams 的採訪 (…) I think the ideas behind it are beautiful in my mind — and in some sense I find the user interface beautiful. I’m not sure that anyone else in the world does, because it’s what I want, but I think it’s beautiful. (George Williams, May 2007) 「(略⋯)我想其後的概念對我來說就是美的表現 - 其實我也覺得使用介面滿美的。我不確定世上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但那就是我所要的,因而覺得美。」喬治.威廉斯,2007年5月。 訪問內容 OSP: We‘re doing these interviews, as we’re working as designers on OpenSource OSP:我們是以開源界設計師的身份來做相關的採訪。 G: OK 喬治:了解。 OSP: With OpenSource tools, as typographers, but often when we speak to developers they say “well, tell me what you want,” ...

寫在 COSCUP 2015 之後

希望這次的 coscup 能讓大家去思考可以怎樣幫忙臺灣 GNU/Linux Desktop 領域的發展;而不只是臺上苦哈哈,臺下笑哈哈,然後年復一年依然一樣。 還記得我當時反覆辛苦的做,做得很多很累但看見自己的成果很開心;但我開始擔心,擔心即將不遠的未來,因為我知道這領域的貢獻者很多人都重複,而且重複的人貢獻了絕大多數的事。 說實在的,比起一個人做得很辛苦,其實我更害怕的是沒有時間、害怕的是抽不了身,就怕一旦我無法貢獻,現在所有以我為主貢獻的專案都將無以為繼。 所以我開始想,如果沒有主要貢獻的我/我們,來自社群的其他貢獻能不能讓專案維持下去,如果不能,我們能做什麼來改善貢獻環境? 我趁著當兵時的空檔,把《社群藝術》讀了兩遍,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經驗來改善社群。我反覆思考可以改善的地方,把目前臺灣 GNU/Linux Desktop 自由軟體專案遇到的問題與情況寫了下來,並且可以施做的改善方法寫成了文件,即《 臺灣自由軟體社群在地發展 - 困境與提案 》這篇。我希望有人可以理解,有人可以一起來思考怎樣改善社群參與。 我把意見提給了當時我認為或許可以協助改善社群參與的可能組織,希望獲得更多實質的意見。而意見很真實,有人說我覺得你搞錯了,你沒有把周遭相關的一些東西算進來,讓這些週遭的人來分擔也就不會這麼累了;有人說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那麼要不要就開始做呢?有人說我鼓勵大家做 do-tank 而不是 think-tank;也有人說想得很好,只是沒有人做。 我並不怕別人說我是 think-tank,我也不怕別人對我說「你就是沒有人」,因為當下我就努力在做。當我看到這些意見回饋時,其實有點受挫,因為我的出發點正是「萬一我不做,沒有其他人來做該怎麼辦」,是為了改善「萬一沒有人」這個問題才開始發想的,就是要降低參與門檻,打造出人人都能參與的環境,簡單說就是「不怕沒有人」的環境。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把這個議題拋出來,希望能透過一些已知的、成功的方法 (社群藝術所明載之方法) 逐步改善這樣的環境、推動永續的發展。 其實自由軟體的永續發展,重要的並不是「你就是沒有人」的單一短期英雄式參與,而是「不怕沒有人」的人人長期狗熊式參與。 我試圖在八月上班之前的這段時間,把我可以做的事情都努力做了,包括 LibreOffice 正體中文站新站樣式的更新、Libr...

Purism 推出的 Librem 13 筆電集資計劃

之前看分享得知 Purism 透過 Crowdsupply 這群眾募資網站,發起一個稱為 Librem 15 的 15.6 吋高階筆電的開發計劃,特點就是以「只採用自由與開源軟體」為目標,並自豪是史上最尊重用戶隱私的筆電。 當時我在想,宣稱自由軟體可以跑的筆電廠商其實也不少,例如 Dell 就有推出 XPS 13 這種通過 Ubuntu 認證的高階筆電,感覺上也不差這一個。不過仔細去看了 Purism 的網站後,卻發現他們是有很多理想與堅持的,讀完後覺得非常贊同,可說是我用自由軟體以來最夢寐以求的筆電。[1] 他們的理念包括: 一、所用的 kernel 內核、作業系統、與附帶的所有軟體都會是自由與開源軟體。 二、硬體的設計與製造上,會尊重使用者的隱私、安全性、與自由 (所以他們的募款網站可以讓你選擇你的筆電是否要有實體的設備開關,用來切斷視訊、無線…等設備的電源)。 三、以使用者的隱私、安全性、與自由爲第一考量。 四、允許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領域的人都能任意使用 Purism 設計的系統。 五、將採購、製造最高品質的硬體。 看起來很不賴吧,感覺上就是把自由與開源軟體的精神帶入硬體設計中,並且不是為了 Cost Down 才採用自由與開源軟體的,而是希望打造出自由與開源軟體都能好好用的高品質硬體。除了作業系統與選用軟體要堅持自由與開源外,他們也努力與 Coreboot 合作來解放底層的 BIOS Firmware 的 Binary Blob,不過這部分還在努力中尚未成功。 還記得前不久 NVIDIA 被 Linux 罵了「Fuck you!」嗎?前不久看 Phoronix 上的消息表示目前 NVIDIA 的開源驅動過了這幾年並沒有長進多少,讓我對 NVIDA 的印象就更差。現在我只支持 Intel 跟 AMD 的產品了,這兩間公司對於開源驅動都有下一番苦工。此外,這年頭要在一般品牌筆電上放心的使用 Linux 作業系統其實也不那麼簡單,以我這臺 3 年的 Lenovo S205 小筆電來說,購買初期 Linux Kernel 的華碩某無線驅動會跟它的驅動互衝,要手動寫 blacklist ban 掉華碩某無線驅動才能用… 過了 1 年後各家 Linux 才能開箱即用,但想不到闔上螢幕進入休眠的機制反而壞掉了,一睡不起… 整個使用體驗真是非常...

一年

距離退伍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意思是說一年就要過了。 回顧一下《今秋》的事項,發現除了靜嘉黑體的ㄅㄆㄇㄈ繪製上週終於畫完了以外, Blender 相關的、以及 Design with Fontforge 翻譯都還沒繼續動手,看來時間還是不大夠用。 讀書方面,由於打算改善社群環境,主要完成了《社群藝術》的閱讀兩次,但桌上還有一堆書還沒碰呢… 但即使如此還是要繼續寫待辦事項,持續向前邁進才行。 今年的目標是以社群推動為主軸,首要針對 Fedora 社群,以及 L10n、Ubuntu 社群來改善;接著就是一些自己有興趣想做的事。 打算完成的事項羅列如下(無既定時程): 學習程式設計,以便未來遇到軟體問題自己可以嘗試修復並推回去 L10n 支援站基本架構上線 Fedora 論壇上線 完成 Fedora 支援站架構改善 翻譯 Fedora wiki 之 RPM 打包內容 完成 RPM 打包常用但沒人包的軟體 Fedora 社群與軟體自由協會合作 完成 和軟體自由協會專案合作,啟動《LibreOffice 排版設計》的翻譯 翻譯 Design with Fontforge《Fontforge 與字體設計》 繼續翻譯、改作《Blender 精要》 推動 Blender Wiki 國際化 (正體中文翻譯) 書寫《從零到有》,指引一般人「Linux 桌面應用」,並從中找出使用問題並改善 修正靜嘉黑體,並試作靜嘉粗黑體 (Cantarell Bold 搭配 fontforge 僞粗靜嘉黑體) 製作靜嘉瑞黑體 (Raleway ExtraLight 搭配 Source Han Sans TW ExtraLight) 推動臺灣的開放漢字字型專案 (文泉驛已無動靜多年,CJK Unifonts 則已終止) 由於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只要把心力放在其中一項,其他就會失去關注。 舉例來說,《Fontforge 與字體設計》、《Blender 精要》和《LibreOffice 入門指引》,還有 Fedora 支援站、L10n 支援站上面的基礎文件等,這些文件對於社群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入門根基,屬於絕對要優先完善的目標。 然而,個人時間有限,這些文件的撰寫、翻譯、改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即使專注其中一項執行,也不可能短短幾個月內就...

Ubuntu 15.04 (Vivid) Beta2 中文支援測試

圖片
由於聽聞 Ubuntu 自 Vivid 起要將中文輸入法框架更換為 fcitx,而 Vivid +1 後則全語言更換,遂引起興趣來測試一下是否切換得順暢,能讓臺灣的中文使用者更便利呢?昨日便下載了 Beta2 裝在筆電裡了。 進入後的 Unity 桌面一如往常,就是那個樣子,幾年來沒什麼變化。我設好網路,開啟 Ubiquity 安裝,把可以勾的都勾了,然後安裝。鍵盤方面,我手動把「漢語」鍵盤改成「英語 (美國)」鍵盤。 重新啟動後看到 Grub 畫面只有 ubuntu 跟 fedora,而 Win7 消失了… 可能是 os-prober 沒偵測到吧… 就只好待會自己再弄一次 Grub 條目了。接著我進入 ubuntu 一探究竟。 我的主要目的是要測試 fcitx 的轉換,所以馬上看了一下右上角的輸入法選單,就只有英語 (美國) 鍵盤,沒有以往應該自動安裝的新酷音,fcitx 的對應軟體包應該是 fcitx-chewing。所以點了鍵盤圖示,然後再點「ConfigureFcitx」去看目前的組態設定,畫面如下,只有英文。 我試圖按「+」按鈕來新增,怎麼也找不到新酷音。我想或許是要從「系統設定值」的「文字輸入」裡面去新增吧,但也是無法找到新酷音。 所以我推測語言支援沒有補齊,就去右上角找「系統設定值」找「語言支援」,果然只有裝部份語言包而已。 可以看到正體中文依賴的軟體包確實有列出 fcitx-chewing,所以可以推測 fcitx-chewing 沒有 seeding 到映像檔中就是了。裝好後再看右上角還是沒有列出新酷音來,點按「ConfigureFcitx」也是沒有,於是我推測要重新登入才能生效。 果然重新登入就有新酷音了。 fcitx 的輸入法設定裡可以看到預設是用「Ctrl+空白鍵」啟動輸入法的,而「系統設定值」下的「文字輸入」卻又是「Super+空白鍵」,經測試兩者皆能作用,但兩者不一致確實有點令人混亂。fcitx 新酷音主要與 ibus-chewing 的最大不同點,在於 一、有浮動式候選字詞橫列,會跟隨游標移動。 二、按下 Shift 鍵是自動切換為英文鍵盤,而不是進入英文模式。因此打完英文不是按 Shift 回到中文模式,而是 Ctrl+空白鍵 進入新酷音輸入法。 三、可以改浮動框的外觀 四、「...

社群的二三事

一直以來,我主要都只翻譯自己在用的程式,或是有興趣的程式。因此以前在 Launchpad 上翻過 Ubuntu 的配備程式、被 Nokia 丟棄的 MeeGo、然後轉到 GNOME 旗下的一些程式,還有 Fedora 的配備程式、Blender 等等。 這多年途中,曾因為得知 LibreOffice 從 OOo 分支的消息,所以因為好奇與興趣訂閱了 LibreOffice 的 translation maling list,那時看到一堆人都在申請語言維護,一直沒看到有臺灣人加入所以自己就跳出來,說要幫忙一下。後來轉用 Pootle 平臺管理翻譯後,也就順理成章成了 Chinese (Taiwan) 翻譯團隊的管理員。 但維護無趣的翻譯還是到了倦怠的時刻,畢竟它不好翻譯,又花時間,加上我個人也沒什麼在用,所以實在很想丟掉 LibreOffice 的翻譯維護,給真的有在用的大眾們一起努力共同維護。雖然這種群眾翻譯很容易導致翻譯風格不同、品質不良,但在真的有個主力接手前似乎也只能這樣。 另一個主因就是因為維護的翻譯太多了,當翻完 LibreOffice 時就換 GNOME,GNOME 的有興趣程式翻完就換 Fedora,Fedora 配備程式翻完就大概要繞一圈回來了,幾乎沒什麼時間處理其他自由與開源社群該做的事,例如社群推動、軟體打包…等。當然更別提個人有興趣的其他想學習的事了,例如資訊方面我個人還想學程式設計,因為 Linux 下常會遇到有的沒的使用問題,如果能自己幫忙改善除去自己使用上的麻煩就好了;此外還有數位繪圖、三維建模…等等。 臺灣的自由與開源軟體圈很小,說實在的對在地化 L10n 這個領域中貢獻的人大概就是那幾位,然後那幾位大概包了一堆專案與各種參與層面。或許你可能不同意,歡迎你在下方提出留言描述你所知所見,但起碼我參與過的數個專案大致上都是這樣沒錯。 最近因為 LibreOffice 翻譯累了,所以也在思考社群參與的問題。因此卯起來把很久以前就買起來打算要讀,Ubuntu 社群經理還是 Jono Bacon 那時買的《社群藝術》一書拿來讀,想藉此學習一些改善社群參與的知識。雖然書放了很多年,Jono Bacon 也不再是社群經理了,不過當然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可學到的東西也得花時間去動手實踐啊! 如果空閒時間都拿來翻譯,那麼不就幾年過...

0AD Alpha 拾捌:玫瑰指

Wildfire Games,一群國際的遊戲開發志工,今天宣佈「0 A.D. Alpha 18 Rhododactylos」的發行,即是第拾捌號 Alpha 測試版,代號玫瑰指。 0 A.D. 是一款自由、開源的古文明即時戰略遊戲。 目前中文版為第二次測試發行,以下介紹如何安裝中文版,以及回報翻譯建議。 遊戲安裝指引 這裡以 Windows 平臺為例。 安裝 0 A.D. 首先下載 0 A.D. 主程式,前往 http://play0ad.com/download/ 下載回電腦中。這裡是 0ad-0.0.18-alpha-win32.exe,就點兩下開始安裝。 本程式沒有附帶間諜軟體或廣告軟體,請安心使用。安裝完後會第一次執行遊戲,不過我們接下來要設定中文 mod,所以就先 Quit 離開吧;或是安裝到最後把 Run 0 A.D. 的核選框取消再按 Finish。 下載中文 mod 語言包 0 A.D. 開發團隊為了節省安裝程式大小,因此把東亞語言包都特別作成 mod 另外包,目前有日文與繁體中文兩種,語言代號各為 jp 與 zh。 我們前往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zero-ad/files/releases/locales/ 這裡,下載 0.0.18 專用的 zhlang-0.0.18.zip 語言包。 那麼下載回來的 mod 封存壓縮檔要解開放哪裡呢?Windows Vista 以上,包括 Win7、Win8 就放在個人資料夾下的 Documents\My Games\0ad\mods;而 XP 則是 Documents and Settings\My Games\0ad\mods 裡面。你可能會看到個 zhfonts 資料夾,沒關係,別理它。 簡單說,就是到 Documents\My Games\0ad\mods 下另外開個同名「zhlang」資料夾,然後進到裡面,將 zip 封存檔內的所有檔案都解開放進去。 設定 0 A.D. mod 啟動 0 A.D.,看到初始畫面後按下 OK,然後到主選單中選「Tools & Options」-> 「MOD Selection」,點選「zhlang」後再點「Enable」來啟用它即可。 但如果點按 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