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正體中文資訊術語社群翻譯之必要

資訊領域演進飛快,在許多英文詞彙還沒來得及有中文對應翻譯之前,就已經四方拓展開來,遍地開花。遍地開花的結果,是各人有各自的翻譯。 例如,有的人直譯,有的人就直接拿簡體中文的譯詞來用,也有的找了舊有的翻譯來用,卻錯用了情境,變成奇怪的詞而不自知。像是,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流行起來以後,有的稱虛擬貨幣,有的稱加密通貨(央行用詞)等,各種稱呼百花齊放。 抑或是貨幣錢包管理軟體, 需要設定「記憶密語」 (mnemonic) 以便使用者紀錄,方便還原與取回錢包內容,而這個 mnemonic 卻也有被譯為「助記碼」的。助記碼是既有的正體中文翻譯沒錯,卻誤用了情境。 此情境下的 Mnemonic,是指「一串便於使用者紀錄(兼記憶)的密碼用詞語」,但不是「幫助記憶的詞語/字碼」。 就像呈現「Apple Dog Fly High Sea Horse」這樣的詞語組合,然後使用者可以自編一個小故事,方便把這些詞語串記起來,或是記錄下來。 而譯為「助記詞」、「助記碼」等都是錯譯,因為這兩個詞都是指例如 _Save「儲存(S)」或 _Copy「複製(C)」這一類,使用者前者可以取 S 字,後者取 C 字做快捷鍵用,方便使用者記憶快捷鍵,是「快捷鍵情境專用詞」。 此外,各大公司的術語翻譯也不見得完全都貼切原文。像是微軟就曾將在正式發行的 Vista 作業系統控制面板中,將 CPU 使用程度翻譯為「用法」,這種明顯疏漏的錯譯。 又或者如「Table of Contents」一詞,在圖書領域中,主要都稱呼為「目次」,卻因為 Word 的流通,一般民眾已習慣稱為「目錄」了。而目錄在 傳統圖書文獻學領域 中,卻是專指「收錄的書目列表」。 大公司出版的中文軟體也已發行多年,使用者都習慣了,即便後來才發現譯詞有所不妥,往往也都為了流通、相容性之故繼續保留下去。在地的使用者難以撼動這些商業公司的決定,甚至政府機構也無能為力。 例如,早期台北市政府馬英九執政時期,曾拜會與 邀請微軟 將繁體中文一詞,改稱更為在地、貼合台灣用法的「正體中文」,至今也一樣沒有改變。一旦翻譯的自主權不在正體中文母語社群手上,就只能受制於他者了呢。 還有不同體系如蘋果電腦,採用的翻譯術語方案也和微軟大為不同。最明顯的如 Help,微軟「說明」,蘋果「輔助說明」,然而實際作用上,Help 收錄所有可以提供使用者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