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9的文章

Ubuntu 9.10 安裝失敗

今天跑去同學家幫忙重灌電腦,原本計劃也順便安裝 ubuntu 9.10 的。 同學有個外接硬碟。 同學的 BIOS 是華碩改過的 AMI,特色是把所有 USB 儲存裝置都當成硬碟而不是可移除裝置,但是開機優先選項中,硬碟永遠只能有一個,這讓安裝到外接硬碟上再讓 grub 開機進入作業系統變得很麻煩。 然後我把 ubuntu 裝進他的外接硬碟內了,使用的方法是「第一項:一個接著一個,每次都在之間選擇啟動。」雖然我看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PS. 我該去好好的幫它翻譯一下!於 11/28/2009 查好資料並且更新了翻譯) 但是他可以調整分割區大小,所以我就放膽去用了。我分了 10G 給 ubuntu,初學者弄 10G 已經很夠用了。 原本我是想用進階手動進行分割的,但是安裝模式下無法調整分割區大小!讓我只好放棄。後來我想檢視分割區到底怎麼了,但是 Parted Magic 開機失敗找不到 configuration file。(後註,這乃是因為 ubuntu 的 syslinux 版本太舊所致。) 最後安裝前的階段,我按下「進階...」將開機載入程式安裝在同學的隨身硬碟上。 裝好後,開機調整成進入外接硬碟,但是出現了 grub rescue> 提示,然後說 unrecognized filesystem,簡單的說,grub 本身的程式灌進去硬碟的開頭了,但是無法辨識 ext4 檔案系統,所以在指向硬碟上存放 grub 設定檔時失敗了(跟 ubuntu 本身在同一個分割區上),所以無法載入開機選單之類的東西。真是莫名斃了,我明明就是照預設選項安裝啊,如果照預設選項安裝都會如此 buggy 的話,那麼 ubuntu 的安裝程式不就太好笑了? 總之,後來有點晚了,所以我決定下次再幫他把 ubuntu 灌好。 ****** 然後第二次重新安裝也失敗了,所以可以明確判斷照正常方式安裝真的會讓 grub2 讀不到分割區上的設定檔。

自由軟體翻譯的守則

(內容還待整理) 守則一、 同一個程式內,一樣的詞彙要翻成相同的用語。能建個參考用術語翻譯庫是最好的 。最終極的目標是達到即使不同的程式,提到了同一個詞語 (term) 時,同一個語境下的中文翻譯也會相同以便於讀者理解。 想法:籌組個「自由軟體桌面環境翻譯工作小組」,討論決定名詞的「參考翻譯」。:P 附註:經濟部工業局 96 年度專案計畫 - 自由軟體產業推動計畫之國際合作與國際標準分項計畫 自由軟體英中語彙對照表 守則二、 不把握的翻譯,翻譯後要標示為 fuzzy 或是 not approved。等到和其他翻譯者討論完後,或者可以確認時再進行變更。絕對不贊同不清楚原文之意,就直接翻譯並回報的舉動。 守則三、 不明瞭的單字要查詢資料輔助。 相關輔助網站: Yahoo!奇摩字典 、 Wikipedia 、 Merrian-Webster 英英字典 、 劍橋雙語字典 、 Google 等。 守則四、 未有中文翻譯的專有名詞,翻譯時以音意皆譯為最優先考量,再來為意譯,僅音譯則不列入考慮(音譯只用於特殊情況如人名、地名)。 守則五、 完整且貼切地表達原文意思。 如果原文如果表達不清晰,中文應該意譯,並且應根據上下文和註釋進行推斷並填補相應的信息;但切勿畫蛇添足,把意思表達完整後就該罷手。 守則六、 翻譯的句子中,若有中英文交雜時,為了配合英文字前後留空之閱讀感、節奏感,請在中文與英文、中文與阿拉伯數字、英文與阿拉伯數字之間加入一個半形空格。請注意,英文字作為結尾時,直接加上句號即可,不必再補空白在其後。例如:「Moblin 網路瀏覽器」,以及「歡迎使用 Moblin。」。 守則七、 遵守「 翻譯 PO 檔注意事項 」。 摘要如下: # 標頭部份: * 每個 po 檔一開頭的幾行,大多固定長的像底下的樣子。其中比較要注意的幾個項目為: o PO-Revision-Date:此欄位就請填入您翻譯時的日期時間 o Last-Translator:最後翻譯的人。若您是最後翻的人,就填入您的資料,以便讓人有疑問時可以連絡的上。至於之前翻譯者的資料該如何處理呢?或許比較好的方式,您可以把他的資料放在最前面,並將該行以 # 開頭註解起來。 如在 po 檔的最前面幾行加入這樣的資訊: # Translator: aaa <aa

GNU/Linux 下自由軟體翻譯四階段

以下是個人認為的自由軟體翻譯四階段 第零、 這是最基本的東西,也就是翻譯用軟體本身的中文化,以及說明文件的中文化,還有中文翻譯的規則。 目標:Lokalize 與 PoEdit。 翻譯工具的完整中文化可以有效降低翻譯門檻,引進更多人來協助翻譯。 第一、 GNU/Linux 下的日常生活軟體應該優先中文化,並且以翻譯進度 100% 為目標。 而到底是哪些軟體呢? 以 KDE 為例, 音樂:amaroK 燒錄:k3b 相片管理:digiKam 網頁瀏覽:Konqueror 即時通訊:kopete 個人資訊管理:kpim 行事曆:korginizer 辦公:KOffice 繪圖:Krita 以 GNOME 為例, 音樂:Rythmbox 燒錄:Brasero 相片管理:Shotwell / F-Spot 網頁瀏覽:epiphany 即時通訊:empathy 個人資訊管理:Evolution 行事曆:GNOME calendar / Thunderbird lightning 繪圖:Gimp 系統管理工具: GNOME Software、Gnome-PackageKit、KPackageKit、KDE discovery、Appsteam、Packagekit Gparted、QtParted Colord MIME-share 跨桌面環境的軟體為例: 辦公應用:LibreOffice 3D 內容建置:Blender 向量繪圖:Inkscape 數位出版:Scribus Raw 顯影器:darktable 其中,我最想處理完的部份是 amaroK 以及 digiKam,但是我的能力不足,有許多功能因為不清楚,或是不瞭解專有名詞而無法翻譯;這需要專業相關的人事來協助翻譯才行,希望能儘快完成這些翻譯。 這些軟體翻譯完成後,可以讓更多「想嘗試」的使用者體驗自由軟體即使免費也可以高品質、好用,不被英文字所排除在自由軟體的世界之外,讓他們不必再像從前只能於籬笆外左右徘徊,痴痴向籬笆內觀望。 翻譯的優先序,應以最常用而簡易的軟體 (ex.brasero) 優先,其次是常用而複雜的軟體 (ex.digiKam、Gimp)。 第二、 再來,也就是桌面環境本身如何使用的通用性

自由軟體台灣化構思

Define: Taiwanese 這裡所說的台灣化就是依照居住在台澎金馬區域組群的文化所進行的本地化行為。不單指國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 1. 基本臺灣人環境 Basic Taiwanese Environment 臺灣人的使用者手冊、指南 Taiwanese User Manual & User Guide 桌面環境介紹 Desktop Introduce 軟體介面翻譯 Translation What do we need? Translation Team  Translation and Team Guidelines  Standardized Term-translation 2. 改善漢語中文環境 Enhanced Chinese Environment (目前僅專注於改善國語環境,未及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 Now this is not expanded to Taiwanese or Austronesian yet, but only Chinese.) 輸入法 Input Method => 導入「反查所輸入的字元」和「手寫輸入」等功能 字型 Font => 完整的 CJK 支援和臺灣區字形寫法 complete CJK support and complete variant gylphs 動態組字技術 完備基本排版用字型(如明體、楷體、黑體、圓體、仿宋體、隸書體 Font types include Ming, Kai, Hei, FangSong, Lishu) 提升自由 Widget/Toolkit 更好的中文支援 Better Chinese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widget => Qt bugs cleanup 改善日常程式的中文支援和文化支援(如 OpenOffice.org 直書改善、Gimp 毛筆書法筆刷) Better Chinese support for daily programs => OpenOffice.org vertical text orientation improvement, Chinese calligraphy brush for Gimp etc. What do w

中文化行動

最近有個跟自由軟體中文化有關的構思,不過基本上還是要招募人才才行哪。 希望能對自由軟體的中文化有所貢獻。